夏日乡村抓知了猴的趣味与回忆,那些令人怀念的童年趣事

子雯

小忆为您推荐:

夏天的傍晚,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白天的余热,仿佛连风都带着一丝黏腻。吃过晚饭后,带着手电筒,三五成群地结伴前往村边的小树林寻找知了猴。特别是在一场夏雨过后,土壤变得松软湿润,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知了猴们纷纷从地下爬出。因此,雨后的当天晚上或第二天晚上是捕捉知了猴的最佳时机。

夜晚的田野里,蛙声此起彼伏,偶尔有几只萤火虫在草丛间闪烁,为这静谧的夜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赤脚走在湿润的土地上,感受着泥土的凉意和柔软,耳边不时传来同伴们的低语和笑声。手电筒的光束在夜色中划过,偶尔还会惊起几只小昆虫,扑腾着翅膀飞向远方。

洞里的土知了

在微弱的手电光下,小心翼翼地沿着树干和地面搜索。眼睛紧紧盯着每一个角落,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了猴的身影。一旦发现知了猴,会兴奋地轻声招呼同伴过来帮忙。胆小的用小树枝轻轻引导知了猴爬上树枝,胆大的直接用手抓住它。

当找到一个知了洞时,用手指轻轻一戳,洞口迅速扩大,伸进手指,知了猴会抓住手,便能轻松将知了猴带出。有人不敢这么做,好一点的就往洞里面灌水,更有甚至直接尿尿了。。。

抓到知了猴,把它们放进一个小桶里,回家放到火边,烤的焦黄焦黄的,炒炒吃也很香。

一起看“金蝉脱壳”全过程

有时候发现一只正在脱壳的知了,便会围在一起,静静地观察这个神奇的过程。只见知了猴缓缓从旧壳中挣脱出来,刚脱完壳的知了全身雪白,翅膀还未完全展开,显得格外脆弱,然后慢慢的用力的展开透明的翅膀,这一次仿佛重生了一样。这一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

树上的知了壳

有时候,也会收集一些知了壳。这些壳听说还是一种药材,可以卖钱赚点零花。把捡到的壳放进小篮子里。回家后,倒进大袋子中,然后卖给收药材的换取一些零花钱。

夏日的乡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和探索机会。无论是捕捉知了猴,还是收集知了壳,都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充实而快乐的暑假。

慢慢的大家都搬到城里了,夏日的蝉叫声格外的响亮,好像在说:终于没有人来抓我们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70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3-18
下一篇 » 03-22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一些老物件,有些现在还在用的,大多数都是农村常见的

小时候老家的压水井,压出来的水凉爽可口,还有点甜,夏日玩回来的时候来一口,解暑最好的饮料。以前地方不好打井,特别是大山附件,一个存在就用一口井,用辘轳把水打上来,在用扁担挑回去。为了不频繁的去挑水,把打来的水倒在水缸里,吃完了再去打水。...

回忆童年夏日捉蝈蝈的乐趣,与田野间的欢声笑语

每到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草丛里捉蝈蝈的日子。那时候的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但对我们来说,却有着别样的乐趣。记得有一次,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小伙伴们都不想待在家里,就跑到村子边上的草地去。那里有成片的玉米地和各种各样的野草,是蝈蝈...

看电影了,露天大电影院,搬着自己的小板凳赶快坐下,《地下党》开始了哈

小时候看露天电影应该算是一个很特别的记忆了,早些时候电视还不普及,露天电影还是非常流行的。记得小时候村子里的戏台就是放电影的最佳地点了,晚上吃完饭听到广播喊放电影就抱着小板凳去看电影了,早早到了好抢个好地方。那时候的片子也就那么几种,和现在没有一点可比性。一些老片子,一些武打片,枪战片什么的,不过大家都还是挺喜欢看。那时的场景现在再也不会有了,好多人聚在一起...

​1937年金山、胡萍版的《夜半歌声》,怀旧经典老片回忆

或许你看过张国荣主演的《夜半歌声》,当然,这也是最火的一版《夜半歌声》。或许你看过1966版的《画皮》,号称国内恐怖片的鼻祖。但你知道1937年的《夜半歌声》吗?一部拍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恐怖电影,它或许不是中国的第一部恐怖片,但它的地位很高...

2015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家和万事兴》

这一届晚上主题是“家和万事兴”,吉祥物是“阳阳”。使用一号和二号(1000平方米)两个演播厅,提升观众观看体验、便于演员贴近观众,也设计了吉祥物“阳阳”。但形式大于内容,节目还是没有特别突出的。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2015年2月18导演:哈文主持人:朱军、董卿、康辉、撒贝宁、李思思、毕福剑、朱迅、尼格买提...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9w+
35赞    阅读 3.36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