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南朝宋刘义庆等创作的笔记小说,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

热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吃墨水》原文

陈毅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竞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酱,...

小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文《天窗》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的地洞里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精卫填海》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全文共35个字,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镇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精卫填海”人人皆知的故事,你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这篇文言文吗?这篇课文让山海经第一次在心里种下了萌芽,以至于现在都很迷恋《山海经》。精卫填海的故事很精彩,重温一下。原文...

回忆我的乡村小学校园,清纯的童心印记

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学校东墙边有一个水池,大约深1米多,长5米,水量不多,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的深度。现在回想起来,我明白老师们故意不让水池太满,因为我们这些孩子经常会去那里打水浇花。我们的新校园的过去是一些平房,拆除后建起了3层楼的高楼,...

热文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刘胡兰》原文

1947年1月12日,天阴沉沉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云周西村。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敌人想收买刘胡兰,便对她说:“告诉我,村子里谁是共产党员,说出一个,给你一百块钱。”刘胡兰大声回答:“我不知道!”敌人又威胁她说:“不说就枪毙你!”刘胡兰愤怒地回答:“不知道,...

热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改良的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一袁隆平爷爷出生在大城市,怎么会去学农、研究水稻呢?他选择这个艰苦的专业,是因为两件事激励了他。6岁时,他到武汉郊区的...

火爆小学三年级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1941年,我的爸爸妈妈和只有八个月的弟弟,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弟弟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牢房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样,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由于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

火爆小学五年级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

热文小学一年级课文《掩耳盗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很想把它偷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故事寓意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

支付宝红包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6赞    阅读 1.91w+
35赞    阅读 2.89w+
26赞    阅读 1.7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