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的农村打场压麦,现在在农村也很少见了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大人在田地里面收麦子,小孩子成群结队的跑来跑去,跑累了,就喊妈妈去地头买根冰糕吃,那时候都是骑着自行车,后面带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冰糕,有一毛、五毛的,还有一块的。

80年代的农村打场压麦,现在在农村也很少见了

等到打场压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一起去草堆里玩做迷藏,爬高上低的满头大汗,也不感觉累。

80年代的农村打场压麦,现在在农村也很少见了

那时候的无忧无虑真的很羡慕,特别开心、特别幸福。那时候也容易满足,吃上一包方便面、过年穿上新衣服就是最幸福的。

压麦的时候,总喜欢做到拖拉机两边的铁壳上,听着后面大石磙隆隆的声音,摇摇晃晃的一会就睡着了。

80年代的农村打场压麦,现在在农村也很少见了

80年代的农村打场压麦,现在在农村也很少见了

小时候拼的就是人力,谁家人多,打场的时候绝对占优势,现在一个都养不起了。

80年代的农村打场压麦,现在在农村也很少见了

打场累了,就到树底下休息,大家聚到一起抽抽烟、聊聊天,互相说说收获多少多少,交流交流经验。小孩子还是满地的乱跑,好像拥有耗不尽的精力一样。

真的是,以前苦也开心,而现在,生活条件上去了,却找不到当初的幸福感觉!

一个时代的记忆就留存在回忆里吧,也许在梦中,我还是小时候的我,还是那么无忧无虑的我,还是那个“穷开心”的我!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308.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1-18
下一篇 » 11-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小小得月楼》1983年的国产电影,改革浪潮中的温馨喜剧

《小小得月楼》根据苏州滑稽戏剧团同名滑稽戏改编,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得月楼饭店的团支部书记毛头带领青年们在旅游点开办“小小得月楼”,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故事。是卢萍执导,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喜剧电影,主演毛永明、陆辰生,于1983年上映...

来来,用过《祘得快》这本书的人,是不是都抱孙子了?

好多70后、80后看到这本书都有点印象吧,80年代初,在街头经常会见到,挂着一个大算盘,还带点口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各种珠算、速算的出口就来。那时候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全民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热潮,很多科普读物层出不穷。刘后一先生是...

彩条糖-80后、90后经典童年零食

对于每个孩子童年糖果是不可少的,小朋友对糖果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糖果好像是这些年的一个共有零食,说到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几种糖果,不知道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些呢?彩条糖:一毛钱一条有十根的样子,这种糖真的很粘牙的,包装也是比较难拆开的,小朋友们就喜欢这种五颜六色的东西,00后小时候对...

儿时经典魔性广告,“恒源祥,羊羊羊”,80、90没有不知道的

那些朗朗上口、妇孺皆知的经典广告语,“恒源祥,羊羊羊”便是其中一个。说起广告,没有人不烦它的,特别是八九十年代,还不是智能电视,也没有什么VIP去广告,你只能看完(要不然就去厕所)。恒源祥的这个广告,它还是一播就是三遍,这种“洗脑”式的播放...

被时间遗忘的80年代流行词,有些00后都没有听过

这些在80年代流行的词,个别90后可能还知道,像大哥大、万元户、五讲四美三热爱、承包责任制、电挂、女排精神,00后估计都没有听过。大哥大“大哥大”一词创源于南方,后来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一个体现身份的词语。当年,谁手握“大哥大”,就是非常...

80年代中学生的老照片,第八张你一定经历过

两名游泳池边休息的女中学生背影。一名女中学生的小腿,塑料凉鞋和花裙子是80年代典型的服饰。打扫教室的女中学生。擦玻璃的中学生。一名女中学生独自一人在教室学习。学习画画的女学生。一名穿裙子的女中学生正往回宿舍走,刚下过雨的校园还有积水。中学生经常打扫卫生,这样的场景你一定经历过。老教室上的班级还看得清清楚楚。这是80年代学生的书包,以斜挎包居多,现在大部分都是...

这些珍贵老照片,60后70后80后童年的回忆(一)

一组中国最真实的老照片,带60、70、80后们我一起重拾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回忆。找回童年的回忆,每一张照片都戳中泪点,还记得吗开心纯朴的童年,一生美妙的回忆!回忆小的时候,跳皮筋经常会唱的歌谣:“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5w+
35赞    阅读 3.32w+
26赞    阅读 2.08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