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是搪瓷的年代,搪瓷缸,搪瓷碗、搪瓷勺、搪瓷盘,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搪瓷用品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搪瓷缸

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啥都是搪瓷的。搪瓷的喝水缸子、搪瓷碗、搪瓷勺、搪瓷盘、搪瓷痰桶。搪瓷的工艺,就是外面包着的是瓷,里面是金属,可能是是铁。

搪瓷的东西特别怕摔,当啷啷一声落地,准是掉一块瓷。搪瓷的东西也不怕摔,我们小时候吃饭的碗、盘子、勺,都被我们摔得体无完肤,但还能继续用。谁家都不能保持搪瓷用品完好,但搪瓷却因耐摔,经久沿用。

因此,大家都用破碗破勺在吃饭,一吃就是很多年。我的记忆,牙齿遇到搪瓷上金属的部分,味道有点怪,口感也不好。尤其小孩吃饭,特别喜欢衔着碗边,咬着金属的感觉真不舒服。

那时候,每家的爸爸,都在用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大搪瓷缸子喝茶,甚至还有更吓人的文字“用开水浇灌祖国的花朵”。那时候,每个家庭的孩子,都用一种带盖的搪瓷痰桶大小便。

后来家庭里全是纯正的瓷器了,瓷的碗盘吃饭,嘴巴在碗边的感觉好多了,瓷杯子喝茶,爸爸们的茶味也好多了。

随着我们长大,搪瓷工艺也被渐渐淘汰。忽然一个时代过去了,搪瓷被塑料替代,一瞬间,什么都是塑料的了。我们几乎可以说,70年代是搪瓷年代,90年代是塑料年代。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56.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7
下一篇 » 11-17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这些珍贵老照片,60后70后80后童年的回忆(一)

一组中国最真实的老照片,带60、70、80后们我一起重拾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回忆。找回童年的回忆,每一张照片都戳中泪点,还记得吗开心纯朴的童年,一生美妙的回忆!回忆小的时候,跳皮筋经常会唱的歌谣:“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

一颗牙齿的掉落,忽然想起儿时的童趣

你还记不记得你什么时候开始换牙的?还能记起换牙时的情景吗?小孩子差不多在五岁左右,会陆陆续续的换牙,一颗接着一颗,重复着“松动-掉落-长出”的过程。满口的乳牙全部换完基本上要经历6-7年。有没有想起牙齿挂在牙龈上的感受?你是不是也喜欢用舌头去...

1984年迎新春文艺晚会,语言类节目第一次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

这一届春晚,陈佩斯、朱时茂出山了。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1984年2月1日导演:黄一鹤、张淑芬主持人:赵忠祥、卢静、黄阿原、姜黎黎、马季、陈思思、姜昆节目单:序号节目类别节目名称演出单位/表演者1介绍参加演出的演员2拜年歌《恭贺新禧》蒋大为李谷一于淑珍苏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颂3杂技《转盘子》李春来4游戏竞...

《小小得月楼》1983年的国产电影,改革浪潮中的温馨喜剧

《小小得月楼》根据苏州滑稽戏剧团同名滑稽戏改编,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得月楼饭店的团支部书记毛头带领青年们在旅游点开办“小小得月楼”,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故事。是卢萍执导,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喜剧电影,主演毛永明、陆辰生,于1983年上映...

1993年迎新春文艺晚会,第一个“张三”

严顺开主演的小品《张三其人》把春晚的小品从一昧搞笑过渡到关注普通小人物的生活。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成为春晚最红的歌曲之一。相声段子有姜昆、唐杰忠表演的《楼道曲》、侯跃文、石富宽的《侯大明白》。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1993年1月22日导演:张子扬主持人:赵忠祥、倪萍、梁雁翎、李庆安、张永权、杨澜节目单:序...

30年前的打麦场,忘不了的麦秸垛里的时光!

北方的五月,总是蔚蓝的晴天,空气中弥漫着热气,金黄的麦田随着滚滚热风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一眼望去,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的收获就从这里开始。这几天清晨,总是伴着布谷鸟的叫声醒来。“麦黄快割、麦黄快割”,一声声,一阵阵,伴着这急切的呼...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4w+
35赞    阅读 3.32w+
26赞    阅读 2.08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