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回忆:农村这些老物件,还在用的有几个?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1、铁炉子,柴油桶做的。容量可大,一般用来烧木柈子,秸秆,柴草等柴火,而且散热很快,也有用它装粮食用。

柴油桶做的铁炉子

2、木头案板。农村种的树比较多,有些家自己种的树等长得差不多了就会砍了卖钱,砍树的时候会锯一块当案板用,平常切菜剁肉啥的,既结实,又不会生虫,很好用。

木头案板

3、簸箕。这东西是专门用来盛粮食用的,每年秋收后会用簸箕把在地上晒着的玉米铲到袋子里,也会用簸箕斗小麦,把土和杂物都出来。

簸箕

4、夹剪。打老鼠、黄鼠狼的工具。

夹剪。打老鼠、黄鼠狼的工具

5、木马。就是木头架子,锯柴火用的。

木马

6、刨子,木匠常用的工具,可以将木料刨削到平、直、光滑的程度。

刨子,木匠常用的工具

7、锯。用来锯树的东西,有双人锯,单人锯。不过现在锯木头都是用那种小的锯,这种锯非常少见了。

锯。用来锯树的东西

8、煤铲子。冬天冷的时候,会在屋里烧炉子,尤其是东北地区,家里都有炕,这东西就是盛煤往炉子里放的工具。

煤铲子

9、这东西你知道是啥么?因为时代在变,工具在不断的变革,农村很多老物件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却具有了收藏价值。

钉子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116.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4-16
下一篇 » 10-21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那些消失的老物件,这五件物品,每一件都充满了回忆

每个时代都像一幅画卷,独特且迷人,烙印在人们的心中。而每一件物品,都像是画卷上的一个细节,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人们的情感。当我们偶然遇见这些老物件时,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那些曾经的记忆和故事便如潮水般涌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回忆...

还记得红鲤鱼的搪瓷面盆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必备搪瓷物品的时代,浓缩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你还记得印有红鲤鱼的搪瓷面盆吗?洗脸的时候,看着盆地的红鲤鱼,感觉它游动起来了。还有,印牡丹花的搪瓷茶缸,或者印着“为人民服务”、“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标语。大人喜欢喝茶,小朋友最喜欢用它泡糖豆了。黄色的带盖子的搪瓷菜盆,用来放油,或者腌制的菜...

票据时代的印记,除了粮票,你还见过哪些票呢?

20世纪的中国,尤其是五六十年代,是一个充满了特殊历史记忆的时代。在那个时候,各种票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见证了那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听过或见过最多的应该是粮票吧?在当时生活中,还有需要很多很多的票,如:粮油票...

回忆60年代常用的传统农用工具,如今都变成了古董,致敬伟大的农民

农业种植对于我们来说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辈根据经验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农用工具来辅助生产,为当时的农民贡献了不少的价值。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一些传统农具已不适应当前的生产需求,这些老物件慢慢点被历史淘汰、抛弃掉了。1、曲辕犁最...

中国杆秤中的文化,称的不是重量,是良心

杆秤,在历史长河中延续千年,是中国人发明人类最早的衡器,由秤砣、秤杆和秤盘组成。相传鲁班以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改成16两一斤;在20世纪50年代统一改为10两一斤。秤...

来看十件记忆中的老物件,回忆青葱岁月,记录旧时光!

人总是会睹物思情,年华虽已逝去,但岁月的影子却会印在一个又一个的老物件上。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物品,被收藏在某一个角落里,慢慢的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就像年迈的我们,也会慢慢的被人遗忘。1、旱烟袋在老家很常见,似乎在那个年代无论男女都好这一口,而...

博物馆中的这些物件,让我有种穿越的感觉

看到博物馆中摆放的这些物件,突然感觉自己也可以放到博物馆了。新华字典、计算器、厚厚的笔记本电脑、都成“古代”的物品了吗?看这些物品的时候,有种自己是穿越回去的感觉,是以一个熟读历史的未来人的身份看现在一样,溥仪后来回故宫的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看到大头电脑,想起了第一次上电脑课,那时候还叫微机。老师教我们开关机、认识专业...

看图识物,你认识几件?总有一样老物件能勾起你的回忆

这些东西能全认识的,暴露了哈。来看看曾经的这些老物件,是否唤起了你的记忆,有故事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木门门栓,农村老家的门都用这样的门栓。这个现在也有,功能、质量更好了。自行车上的车铃铛,二八大杠的自行车,这玩意老容易丢了。现在不骑自行...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w+
35赞    阅读 3.27w+
26赞    阅读 2.05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