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电视剧

《少年包青天》中的这一幕还记得不?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来报数吧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少年包青天

少年包青天》这部电视剧想必都看过吧,除了包拯还记得谁不?记不记得那个将军,提示一下:无头骑马

不好意思,又打翻了你可怕的回忆,下面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注意!

这一部电视剧可称为推理、悬疑类电视剧的经典了,其中故事情节咱就不多言语了,“隐逸村”和“血祭坛”这两个吓尿级别的小单元还记得不?

隐逸村篇

包拯在展昭和楚楚的陪伴下上京赶考,途径楚楚的老家“隐逸村”。

隐逸村的人皆神秘兮兮的,且在六家人的密室里,每家都有一具干尸,每具干尸身上还缺少不同的部位,刀厂还有一具,一共七具干尸。

后来六家人的庄主一个一个的相继被杀,其中更包括楚楚的父亲。死法同样很离奇,每一家的死法都和自己家放的那具干尸缺少的部分一样。

少年包青天,隐逸村

这些干尸其实是朝廷的7个通缉犯。当时楚楚的几位叔叔们想把7个通缉犯交给朝廷,却因为通缉犯们会一种叫“暴雨梨花针”的独门暗器,叔叔们打斗不过,只能把他们逼

山洞,放火烧死了他们,最后他们的尸体被野狗咬的残破不堪,几位叔叔怕被发现才把干尸藏在自己家。

最后包拯也揭开的谜团,还通过几个小泥人解释还原真像,当时在山洞里被烧死的其实只有六个人,有一个女人逃出来了,为了伪造成七具尸体,就把6具尸体的不同部位肢解下来,拼凑出了第七具尸体。

一边听包拯的解释,一边在脑海中想象每一具干尸是怎么替换身体构造的,看的是全身冒冷汗!!!

血祭坛篇

展俊在后山意外闯进一个山洞,触犯了一个叫“侉依族”诅咒,闯入山洞者最后都会离奇死亡。后来包拯去找展俊,发现展俊被挂在架子上,七孔流血而死。

包拯、公孙策、展昭、常雨,一同展开了调查,在调查中得知,当年的侉依族有宝藏之说,引得众多人慕名而去,侉依族人不想被打扰,于是一夜之间全族搬走,从此销声匿迹。

晚上,包拯梦见一个侉依人说要带他去族址,可那老头回头却是一具骷髅,把包拯吓醒了!(被说包拯了,谁都吓醒了!)

后来发现学校的校长和当年侉依族的族长有密切来往。包拯刚想找校长问清楚,校长就被竹签插破喉咙而死,和受到“侉依族”诅咒一样意外死亡,接着书院里弹琴的老师被杀。

包拯一行人去侉依族的旧址调查,发现村子并没有迁移,而是被人放火烧了,全村人的尸骨就埋在村子的土里面。

包拯又去军营找将军,却被告知将军已经消失几天了,就在这时,注意了,将军的手下恐惧地指向包拯身后,只看一具穿着铠甲的无头尸体骑着马,手上还拿着自己的头(属实妥妥的童年阴影啊)。

少年包青天,血祭台

最后通过调查发现,当年有两个人逃了出来,就是弹琴的老师和常雨,而校长和将军就是防火烧村的人,真相大白后,弹琴老师和常雨被将军的手下被箭射死。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232.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6
下一篇 » 11-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2010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广告植入严重

这一届晚会主题是“虎跃龙腾贺新春”。这届春晚节目一般,没有创造经典,语言类节目不厌其烦地借鉴当年流行的电视剧和网络流行语。节目反响平平,广告植入严重。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2010年2月13导演:金越主持人:周涛、朱军、张泽群、董卿、欧阳夏丹、任鲁豫舞美设计:陈岩灯光设计:沙晓岚视频设计:柳钢、刘新服装设计...

传统民间儿童游戏,过家家

过家家,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流传于儿童之间的游戏,特别是女孩子,是80后们小时常玩的游戏。“过家家”是孩子模仿成年人的一种游戏,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可进行。几个人一起玩时,有当“爸爸”、“妈妈”、“弟弟”;有的去“买菜”,有的“煮饭”,有的抱“娃娃”等,模仿各种各样的成人日常家庭活动。在游戏中大家都是是十分认真的,一招一式俨然与实际生活中的大人无二,然而神情稚...

农村老家的冬天,下雪原来也不冷

看到一张农村雪景的照片,我“穿越”了,瞬间回到了小时候,同样的冬天,同样下着雪。依稀听到外面的吱呀吱呀的声音,偶尔伴随着几声若隐若现的声音,天很冷,躺在被窝里蜷着腿,不想起床。不一会妈妈喊我起床了,要吃早饭了,也该上学了。热腾腾的饭冒着白白的浓雾,吹一口气,仿佛看到了仙境下的美景。因为村子离学校比较远,早早的就起床了,...

小时候的迷惑行为,全国统一,太真实!

1、刻“早”字自从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课文后,大家都像“着魔”似的,谁座位的桌面上没有一个“早”字。2、弹火柴将火柴竖着放在擦纸上,用左手拇指按住火柴,右手用弹脑瓜崩儿的手势去弹火柴,火柴就像子弹一样,嗖~3、拓印硬币五分的,一分...

初中二年级下册课文《藤野先生》原文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时所创作的,回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最初发表于同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màn)的时节...

盘点90后的奢侈童年玩具,玩过5种以上的,非富即贵!

20世纪80、90年代。那时候娱乐方式大多没有互联网庇护,电子游戏也并不常见。于是我们几乎人人身怀“社交NB症”,一个简单的玩具就能供给大半个下午的笑容。今天就让这股怀旧之风带我们回到童年,聊聊那些跨越时光入梦来的经典玩具。迷你四驱车星马烈、星马豪、...

搅搅糖,两根小棍上裹着一小团黄色的糖稀,那份童年带给我们的甜意

搅搅糖,它有很多很多的名字,全国各地或许都不一样。但属搅搅糖这个名字描绘的最传神,最适合它了,描述得最为贴切。两根小棍(或是竹签)上裹着一小团黄色的糖稀,晶莹剔透的。这零食基本上都是产自各种家庭作坊,各大中小学校门口有售。有一毛钱份的,也有...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1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