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常见的锅底灰,你知道多少?一篇灶火深处的民间记忆

希尔

小忆为您推荐:

在老家的厨房里,灶台常年不拆,铁锅底黑得发亮,一层层烟灰结成硬壳,像树的年轮,一圈叠着一圈。

也不会去刮它,小孩子拿树枝去抠,还会被立刻制止,告诉他:“这可都是好东西啊”。

在他们眼里,锅底灰不是废料,而是灶火留下的“骨血”,是家的“黑金”。

关于农村常见的锅底灰,你知道多少?一篇灶火深处的民间记忆

这灰,有个名字:百草霜。可不是所有的烟灰都叫这个名字,只有柴火烧的老灶铁锅底,经三年以上柴火熏烧,才配得上这称呼。

它呢,有三个用处,一个比一个实在。

药用

百草霜是正经中药。《本草纲目》记:“灶突中尘,灶额上黑也,俗呼锅底灰。”性温,味辛,能止血、消积、化瘀。

农村谁家孩子流鼻血,大人就用干净小勺,从锅底轻轻刮一点灰,吹进鼻孔,血很快止住。

产妇胎衣不下,也曾用百草霜冲水服下。它不是“偏方”,而是被药典收录的应急手段。

在没有止血药的年代,这层灰,是灶台给家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辟邪

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有人家会在锅底贴一小块红纸,写“灶君庇佑”四字。意思是:这灰不能动,要留给灶神作凭证。

除夕夜,若听见怪响,老人会刮一点锅底灰,撒在门槛内外,说是“镇夜气”。

他们相信,这灰吸了三年的米香、菜气、人声,早已不是碳粒,而是家宅气息的凝结,能挡外邪。

记粮

在以前哈,锅底灰的厚薄,是家庭光景的刻度。

  • 灰层厚,说明柴火旺、饭常做,家道不衰;

  • 灰层薄,意味着灶冷、人少、饭少;

  • 若锅底被刮得发亮,等于“断炊之相”。

老一辈人看亲家条件,不只看房子,还会悄悄看灶台:“锅底有没有灰?厚不厚?”

有灰,说明日子踏实;没灰,怕是撑不住。

刮锅底灰要刮,也得挑日子。通常在“扫尘日”(腊月二十四),由家中主妇用竹片轻轻刮下,分装三包:

  • 一包留作药用,

  • 一包埋在院角“镇宅”,

  • 一包混入新灶泥,用于来年砌灶。

整个过程,不言不语,像一场仪式。

现在,那还随便就有锅底灰了,年轻人知道百草霜,却不知道锅底灰。也有一些老人,还在用不锈钢锅煮饭时,故意不擦锅底的焦痕。问起来,只说:“留点火气,饭才香。”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784.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8-06
下一篇 » 08-09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追忆童年乐章:稚趣岁月里的趣事回顾

童年,是树上蝉鸣的声音,是水中蛙鸣的旋律,是牧笛吹奏的短歌,是伙伴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幸福美好的。每当我回忆起童年时的趣事,脸上总是泛起一抹幸福的光彩。那些往事如同心中回荡的溪水声,一旦涌现就仿佛滔滔不绝。我还记得在5岁的时候...

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动针线?民间的老规矩,老一辈的讲究

在北方农村,正月初一到初五,家里不能动针线。不是怕累,不是图清闲,而是——>怕“扎破春”。老一辈人曾说:“春天是一口气,刚冒头,嫩得很。你一动针,“刺啦”一下,把春气扎漏了,一年就难顺。”相传,在河北的一个村子,年前下雪,孩子棉裤膝...

春节过年小故事之腊月二十三,为什么吃糖瓜?灶王爷上天要干啥?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灶爷要上天,这是过年流传的一句话,为什么要祭灶?糖瓜粘灶王爷的嘴是啥意思?北方人说:“今天是小年。”家里开始大扫除、蒸馒头、炸果子,而最特别的是——买一串糖瓜,那是一种麦芽糖做的糖,咬一口粘牙、甜腻、微拉丝,...

夜里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这个老规矩背后藏着一份爱

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爸妈叮嘱过:“天黑了,别喊名字!”不是怕吵到邻居,而是——怕把魂叫丢了。在北方农村,这是一条铁规矩:夜里不能喊名字。晚上出门玩,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最好喊“回来啦”。还记得小时候,奶奶说的那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6w+
35赞    阅读 3.33w+
26赞    阅读 2.09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