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流传着这样的习俗,夜里不能剪指甲,一个被遗忘的禁忌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小时候在闽西乡下外祖母家长大。每天晚饭后,灶火将熄,油灯摇晃,屋外蛙声渐起。 这时,如果掏出指甲剪,“咔嗒”一声剪下一片指甲,

外祖母会立刻停下手中的活,伸手按住我的手:“收起来,白天再剪。”她不说“会招鬼”,也不说“会短命”,只是告诉我:“夜里动刀,不干净。”

这句话,我听了整个童年。

村里的老人大多信这个。不是所有人都能讲出道理,但他们知道:指甲不能夜里剪,更不能乱丢

油灯昏黄,光晕在墙上晃动,指甲屑飞溅时,像几点白灰突然跳起,又落下。

那声音——“咔嗒、咔嗒”——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短促、坚硬,毫无规律。

  • 有人说,像鬼在敲门;

  • 有人说,像老鼠啃骨头;

还有人说,那是“阴兵”路过时,铠甲相碰的声音。

所以,动刀不行,出声不行,更不能让那点“白屑”散在地上的阴影里。

后来了解到,不是天黑就不能剪了,最忌的是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那时阴阳交替,鬼门开,动刀等于“引杀入宅”。 

然后是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天黑人静,宜睡不宜动。

若是赶上七月半,整个月都少有人剪指甲,怕冲了回来的祖先。

外祖母还说,月黑天比满月危险。没有月光压着,野鬼胆子大。新月初现那天,也不能剪,怕“跟月亮一起缺了角”,运气跟着衰。

也有人说指甲与“筋”相连,民间认为“爪甲通肾”,肾主寿。夜间阳气衰,此时剪甲,等于“自损根本”,伤及寿命。

还有说指甲属“人体遗蜕”,与头发、牙、血同列“四秽”。夜间处理“人体遗蜕”,等于“暴露命根”,易被邪祟利用。

要是晚上一不小心剪指甲了,立刻念一句:“指甲落,灾去福来,百无禁忌。” 连念三遍,往手心吹一口气。

或者,把剪刀用红布裹起来,放三天,再拿出来用。更讲究的人家,会烧一炷香,跟灶神说一声:“不是故意的,孩子不懂事。”

这套规矩,听起来像迷信。但在那个晚上没灯的年代,确实是一个很有用的建议。

夜里光线差,指甲剪容易划破皮,一个小口子,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可能化脓、溃烂,甚至要命。指甲屑带着真菌,乱飞乱丢,可能传染灰指甲。禁忌用“招鬼”“伤寿”这样吓人的话,其实是把卫生规则,变成孩子一听就记住的警告。

现在,家家灯光通明,指甲剪随时可用,没人再按住我的手,说“夜里动刀,不干净”。但每次在深夜剪指甲,听见那声“咔嗒”,我仍会停一下,看一眼那片小小的、泛着微光的指甲屑,然后把它,轻轻包起来。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783.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8-05
下一篇 » 08-08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家有存粮,心里不慌,米缸不能空,这是老一辈的生活讲究

在以前,家家户户还是用的米缸,有陶制的、木制的,口大肚深,上面盖着竹筛或小木板,通常放在一个角落里。做饭的时候,从缸里舀点米,一看米不多了就赶紧买,哪怕只剩一把了,也要留着。就连刷洗缸的时候也要留一点米,他们信一条规矩:米缸不能空。不是怕...

六月六,请姑姑,关于天贶节的节日故事和传说,传统节日知多少

农历六月初六,在民间被称为天贶节,又称翻经节、姑姑节或小白龙探母。这一天要请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回家,好好招待一番后再送回去。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

夜里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这个老规矩背后藏着一份爱

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爸妈叮嘱过:“天黑了,别喊名字!”不是怕吵到邻居,而是——怕把魂叫丢了。在北方农村,这是一条铁规矩:夜里不能喊名字。晚上出门玩,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最好喊“回来啦”。还记得小时候,奶奶说的那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1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