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的讲究与故事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腊月二十三,天还没亮,厨房里已经飘出了糖瓜的甜香。

揉着惺忪睡眼,看到母亲从神龛上小心地揭下那张泛黄的灶王爷画像,轻轻拂去灰尘,又往香炉里添了三炷香。

 “灶王爷今天要去天上了,得让他吃点甜的,说咱们家的好话。”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的讲究与故事

那时候还不懂,一个纸上的神仙,真能上天去“打小报告”吗?

现在回想起来,送灶王爷,它不是迷信,更是一年中最温柔的“辞旧迎新”。

灶王爷是谁

在民间信仰中,灶王爷是家中的守护神,掌管灶火、饮食,也负责监察一家人的言行。

据《礼记·月令》记载:

“孟夏之月,其神为灶。”

这是最早关于灶神的官方记录。到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提到:

“灶神以腊月上天,白人罪。”

也就是说,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行为,决定来年是降福还是降灾。

因此,人们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为什么给灶王爷吃糖

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老百姓们便想出了一个“讨好神仙”的办法:

“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少说两句。”

这可不是瞎说,而是有历史依据的。

清代《燕京岁时记》中写道:

“二十三日祭灶……以糖瓜黏其口,使之上天不得言人过。”

于是,祭灶仪式中,糖成了必不可少的供品,象征“甜言蜜语”,希望灶王爷吃了糖后,嘴巴甜一些,少打小报告。

有些地方还会用酒糟涂抹灶王爷画像的嘴,称为“醉司命”,意思是让灶王爷喝醉了,就不记得这家人干过什么坏事了。

送灶王爷的讲究

虽然送灶王爷是个“小年”,但规矩可不少。

1. 时间讲究

北方地区多为腊月二十三

南方部分地区为腊月二十四

有些地方还有“官三民四”的说法,即官员二十三送灶,百姓二十四送灶。

2. 祭品讲究

  • 祭灶糖、蜜供、酒糟:用于“封嘴”;

  • 清水、茶、水果:表示虔诚;

  • 草料、清水碗:说是给灶王爷的坐骑“马”准备的。

3. 仪式讲究

有的地方要焚香、磕头;

有的地方要在灶台上“贴新画像”;

有的地方还要念几句“送灶词”,比如:“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4. 忌讳讲究

  • 送灶当天不能吵闹;

  • 不能打骂孩子;

  • 不宜说不吉利的话;

  • 更不能用脏话“骂灶王爷”。

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再信灶王爷真的会上天告状,但“送灶王爷”的习俗仍然在很多家庭中延续。它变成了一种年味的象征,一种家庭仪式感的延续。

灶王爷,也许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中的神祇,但他承载的,却是中国人对“家”的深情。

他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见证了年俗的变迁。

每当腊月二十三,揭下灶王爷画像时,不禁感慨:“原来,过年不只是放鞭炮、穿新衣,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对未来的期待。”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772.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7-17
下一篇 » 07-22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听说用红笔写名字会折寿?这禁忌背后的神秘故事和传说

小时候你是否也接过老师递来的作业本,上面用红笔写着你的名字和分数?但当你自己想用红笔写个便签时,长辈却突然拦住你说:“别乱用红笔写名字!会折寿的!”这句话是不是让你从小就对红笔多了一分敬畏?为什么不能用红笔写名字?今天就聊聊这个流传已久的...

“夜啼郎”的传说:小时候半夜哭闹,长辈为何不喊孩子的名字?

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每到半夜就会突然惊醒,然后大哭不止。爸爸妈妈怎么哄都不行,只能抱着在屋子里来回走。依稀记得那时候哭得撕心裂肺,爸爸喊着我的名字说:“xxx,怎么了?”妈妈却低声对爸爸说:“别喊他名字,小心夜啼郎听见。”后来也是听村里面...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精卫填海》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全文共35个字,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镇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精卫填海”人人皆知的故事,你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这篇文言文吗?这篇课文让山海经第一次在心里种下了萌芽,以至于现在都很迷恋《山海经》。精卫填海的故事很精彩,重温一下。原文...

古代的中秋拜月,是女子一年中最自由的夜晚,不仅是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看晚会、团圆饭,月亮是背景,是朋友圈的滤镜,是诗人嘴里的“婵娟”。在古代中秋拜月是女子一年中最自由的夜晚。在古代中秋的月亮不是看的,是——拜的。而最虔诚的不是男人,是女子。在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中秋夜是她们一...

门帘不能反着挂,小时候不懂的讲究,原来藏着这么多生活智慧

小时候家里是平房,冬天门上挂的是厚棉门帘。很喜欢在门口钻来钻去的玩,把门帘掀来掀去的,门帘是用钉子挂在门框上的,玩着玩着就掉了,随手就拿起来挂上了,有时没注意把门帘反过来挂了,结果被我妈看见,直接冲过来把我拽开,边摘边说:“门帘不能反着挂...

家有存粮,心里不慌,米缸不能空,这是老一辈的生活讲究

在以前,家家户户还是用的米缸,有陶制的、木制的,口大肚深,上面盖着竹筛或小木板,通常放在一个角落里。做饭的时候,从缸里舀点米,一看米不多了就赶紧买,哪怕只剩一把了,也要留着。就连刷洗缸的时候也要留一点米,他们信一条规矩:米缸不能空。不是怕...

半夜吹口哨会引来孤魂野鬼,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汇

半夜吹口哨为何被传会招来鬼魂?揭开老一辈口中的“深夜禁忌”。小时候,你是否也曾在夜里偷偷吹起口哨,却被长辈一把捂住嘴:“别乱吹!晚上吹口哨会把孤魂野鬼引来!”这句话仿佛成了每个家庭的“午夜守则”,但你知道它为什么会被一代代传下来吗?今天就...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8w+
35赞    阅读 3.35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