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腊月二十四扫完房子,灰尘落地、空气清朗。第二天,天还没亮,村子里就响起——咯吱咯吱的石磨声。
家家户户泡了一夜的黄豆被舀进磨眼里,乳白的豆浆顺着石缝流下,热气腾腾、香气弥漫,今天是——腊月二十五。
老话讲:“二十五,磨豆腐。”这可不是普通的做饭,而是一场关于“白”与“福”的仪式。
当然,现在不用自己手工磨豆腐了,一般都是买了的。但一块豆腐依然承载着最朴素的年景期盼。
‘白’色期盼
在没有酱油和味精的年代,豆腐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尤其在北方,冬日蔬菜稀少,豆腐成了餐桌上的“平民肉”。
可平时,人们不舍得常做,因为费时费力:泡豆、磨浆、滤渣、煮浆、点卤、压块。
一整套下来要大半天,只有到了腊月,年关将近,家人才会齐上阵合力磨一次豆腐,既为过年备菜,也为讨个好彩头。
为什么是它?
二十五,为什么是买“豆腐”?而不是买土豆或者其他呢?
因为它的名字会说话,“豆腐”的“腐”与“福”同音,更妙的是“豆腐”谐音——>“都福”
意思是:人人都有福,家家都得福。
老百姓不求大富大贵,只盼——全家平安,福气不断。
于是,磨豆腐不只是准备食材,更像一场对来年的祈愿。
豆腐宴
腊月二十五这天辛辛苦苦磨了一天的豆腐,晚饭必有一桌“豆腐宴”,二十五的节令餐桌。
常见的菜式有:
小葱拌豆腐:白绿分明,寓意“清清白白”。
白菜炖豆腐:“白菜”谐音“百财”,加豆腐就成了“百财都福”。
韭菜炒豆腐:“韭”谐音“久”,寓意“长久有福”。
鱼头炖豆腐:“鱼”象征“余”,豆腐代表“福”,合起来是“年年有余,家家得福”。
孩子若调皮捣蛋,大人还会说:“今天吃了豆腐,就要学它——白白净净,规规矩矩。”
副产品也是宝
除了豆腐是宝以外,它的“副产品”也是金贵。
磨豆腐不浪费,每一步都有用处:
豆渣:加点面,烙成“豆渣饼”或拌猪食,养肥年猪。
豆浆:煮一大锅,全家喝“头道浆”。
豆腐脑:点卤时盛出一碗,撒点酱油、香油当宵夜,比现在的甜品还金贵。
有人说:“腊月的豆浆最补,喝了不生疮”。
今年,你一定要过得白白净净,福气满满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