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在古代室内座次尊卑顺序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在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越靠近皇帝官位越大。

在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古代室内座次尊卑顺序

古代把南向视为至尊,而北向象征失败、臣服,宫殿庙宇都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面南,做了皇帝又叫“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叫“败北”、“北面称臣”。

正因为南向如此尊荣,所以民间盖房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向,都得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讳”而获罪。

古代的人还以东为主、为首,以西为从、为次。后妃的住处分东宫、西宫,东宫为大、为正;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在皇宫的东侧,现代汉语中的“东家”、“房东”,也由此而来。

古人还有尊“左”之风。尊左是尚东习俗的延伸,皇帝面南而座,其东就是左。三国时东吴占据江东,也称江左。文左武右的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等等,都是尊左的反映。《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空出左边的位置恭候别人,这叫“虚左以待”,就有尊重之意。

古代室内座次尊卑顺序

上述崇尚与古代讲究阴阳和图腾崇拜有关,古人认为天、日、男、南为阳,地、月、女、北等为阴,太阳东升西降,东为青龙西诶白虎,所以古人尚南的同时也尚东。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如江阴是指长江的南岸,河阳指黄河的北岸。

古人认为面南而坐最吉祥,而以日出之方向为最尊贵,人朝南坐是,左手的位置正好是东方,所以以左为尊由此产生。最尊贵的座次是面对大门的,如果几张桌子的话,就是以面对大门最远的桌子是最尊。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古代室内座次尊卑顺序

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座,亚父南向座,沛公北向座,张良西向座。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鸿门宴座次的形式,就属于这种室内礼节活动的形式。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坐在低于自己的位置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刘邦朝北而坐,又卑于范增;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


这些礼仪文化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16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6
下一篇 » 10-29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六月六,请姑姑,关于天贶节的节日故事和传说,传统节日知多少

农历六月初六,在民间被称为天贶节,又称翻经节、姑姑节或小白龙探母。这一天要请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回家,好好招待一番后再送回去。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

先辈为“七夕”的写的诗,不要再发节日快乐了

七夕,一个关于爱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你会发信息给你的另一个TA吗?看下古人前辈为“七夕”写的诗词,每一篇都很美,多学点,不愁发啥内容了。《七夕》唐·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

正月十五闹元宵,关于元宵佳节你知道多少呢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道教“三元”有关系,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而天官喜乐,所以这天都燃灯。还有是佛教正月十五日观佛舍利,要点灯敬佛。至于为什么叫元宵,有说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为元,夜为霄,所以称元宵节。元宵...

春节过年小故事之腊月二十三,为什么吃糖瓜?灶王爷上天要干啥?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灶爷要上天,这是过年流传的一句话,为什么要祭灶?糖瓜粘灶王爷的嘴是啥意思?北方人说:“今天是小年。”家里开始大扫除、蒸馒头、炸果子,而最特别的是——买一串糖瓜,那是一种麦芽糖做的糖,咬一口粘牙、甜腻、微拉丝,...

坟地旁不能种植柳树,一文看懂一项被遗忘的民间风水禁忌

坟地旁不种柳,真实存在的民间风水禁忌,认为柳树阴气重,种于坟旁会“聚煞引鬼”,影响后代。根据1956年山西省民俗调查组手稿复原的《晋北地区坟地植木禁忌示意图》资料。中心为家族坟茔,四周标注允许与禁止种植的树种。重点标注:柳树不得种于坟旁,...

“吃了吗”简单的一句话,外国老者的理解,国人不一定知道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也经常说话的一句简单的话,“吃了吗?”,在我们看来很微小的一句话,现在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意义。大多数年轻人也是从长辈那里学来了,为什么要怎么打招呼?简单粗暴的说就是饿怕了。我们有句古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2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2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