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小故事之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只是清洁吗?习俗的起源和文化寓意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二十四,扫房子”。腊月里的‘年终大扫除’。那腊月二十四为什么要大扫除呢?只是为了清洁房屋吗?“扫尘”背后的驱邪迎新智慧和h文化内涵。

年终大扫除

腊月二十三,送走灶王爷。第二天,家家户户就该——动扫把了。

“二十四,扫房子”这句童谣传了几百年,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清洁,不是简单的“搞卫生”,而是——扫尘

“尘”与“陈”同音,扫尘不只是扫灰,更是扫去——旧年的晦气、病气、穷气,迎接——新岁的福气、财气、运气

这是一场物理与精神的双重更新

起源

早在尧舜时代就有记载,《礼记》说:“岁终,天子命有司大扫除。”

帝王在岁末要组织人手清扫宫殿、驱除不祥。到了汉代,民间也兴起了年终大扫除。

人们相信屋子里藏着“疫鬼”,藏在角落、床底、灶台,只有彻底清扫才能赶走它们。唐代以后“扫尘”正式定在腊月二十四。成为“迎春日”的第一件事

习俗

在老一辈眼里,扫房子是一门讲究的“仪式”。

1、时间有讲究

最佳时间:腊月二十四。

为什么是腊月二十四呢?,因为二十三这天送灶王爷上天了,二十四的时候灶神已上天,家中无神监督,可大胆清扫。

禁忌时间:除夕到初五不能扫地。

怕把“财气”扫出门,初五“破五”后才能小扫。

2、顺序有讲究

必须从外到内,从上到下

  1. 大门、院落

  2. 屋顶、房梁、墙角(扫蜘蛛网)

  3. 柜顶、窗棂、门楣

  4. 桌椅、床底、灶台

  5. 最后扫地,从里往外扫

 垃圾堆在门口, 傍晚统一倒掉。

3、工具有讲究

扫帚:最好用新扫帚,象征“新气象”。因为旧扫帚不洁,所以不建议用。

鸡毛掸子:掸房梁。老人常说:“一掸去百病”(鸡为阳,鸡毛掸子用的公鸡毛,公为阳)。

抹布:分色使用。灶台一块,桌椅一块,不要混用,不卫生。

4、人有讲究

主妇牵头:传统上由家中女主人主持。

全家参与:孩子擦桌,男人搬柜。

孕妇不扫:怕动了胎气,尤其不能扫高处。

是一次“家庭总动员”。

5、禁忌

老一辈扫房子,嘴里不停念叨吉利话:

  • 扫地时说:“扫金扫银,扫来元宝满堂”

  • 擦镜子说:“越擦越明,越明越兴”

  • 倒垃圾说:“送穷出门,迎财进屋”

绝对不能说:“脏死了”、“累死了”、“怎么这么多灰”等等这些不好听的话,怕招来“晦气”。

更不能往邻居门口扫,那是“把穷气推给人家”会得罪人。

南北各有特色

北方

北方天冷干燥,所以扫尘前要“泼水”,防止灰尘飞扬。

扫完还要“擦洗”,砖地、炕席、玻璃一遍遍擦,直到能照出人影(夸张了)。

南方:

南方潮湿多虫,所以扫尘前要“熏香”,用艾草、苍术点燃,驱赶湿气与蛇虫。

有的地方还要撒石灰在墙角,防蜈蚣。

江浙一带称“打扬尘”,用长竹竿绑鸡毛掸子,专门清理房梁上的“陈年积灰”,边扫边喊:“灰尘落,财神到!”


以前搬箱倒柜的,干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现在只需要用吸尘器、扫地机器人,几分钟搞定清洁。

也渐渐的对这一习俗忘却了,他们为什么如此认真?因为房子不只是住人的地方,更是——家神的居所、祖先的庇护所、一年运势的容器。

扫干净了,神才愿意回来,福气才愿意进门,毕竟老话说得好:“财不入脏门”。

下一次,当你拿起抹布时也不妨学一句老话:“扫去旧尘,迎来新春。”

因为干净的家,才是团圆最好的底色。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814.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0-09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回忆里的年味,现在有点明白什么是年了

小时候,我总是盼望着过年。那时的过年,意味着的是压岁钱、新衣裳和丰盛的食物。那时候的年,是热闹的、是充满欢声笑语的。记得快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们总是忙碌着准备年货。从集市上买回一大堆的鱼肉、蔬菜和水果,厨房里传来一阵阵的锅铲声,空气中...

听说用红笔写名字会折寿?这禁忌背后的神秘故事和传说

小时候你是否也接过老师递来的作业本,上面用红笔写着你的名字和分数?但当你自己想用红笔写个便签时,长辈却突然拦住你说:“别乱用红笔写名字!会折寿的!”这句话是不是让你从小就对红笔多了一分敬畏?为什么不能用红笔写名字?今天就聊聊这个流传已久的...

夜里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这个老规矩背后藏着一份爱

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爸妈叮嘱过:“天黑了,别喊名字!”不是怕吵到邻居,而是——怕把魂叫丢了。在北方农村,这是一条铁规矩:夜里不能喊名字。晚上出门玩,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最好喊“回来啦”。还记得小时候,奶奶说的那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

你有没有听说过“午时不能剪头发”?原来是因为这个

你有没有听说过“午时不能剪头发”?记得小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头顶烈日,手里攥着一把小扇子,等着奶奶给自己剪头发。奶奶看了看说,下午睡醒了吧。当时还以为是不耽误吃法才这样说的,后来和别人闲聊的时候,人家说这其中还有其他讲究呢。民间说法在传统民...

六月六,请姑姑,关于天贶节的节日故事和传说,传统节日知多少

农历六月初六,在民间被称为天贶节,又称翻经节、姑姑节或小白龙探母。这一天要请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回家,好好招待一番后再送回去。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7w+
35赞    阅读 3.34w+
26赞    阅读 2.09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