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地旁不能种植柳树,一文看懂一项被遗忘的民间风水禁忌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坟地旁不种柳,真实存在的民间风水禁忌,认为柳树阴气重,种于坟旁会“聚煞引鬼”,影响后代。

根据1956年山西省民俗调查组手稿复原的《晋北地区坟地植木禁忌示意图》  资料。

中心为家族坟茔,四周标注允许与禁止种植的树种。  

重点标注:柳树不得种于坟旁,违者视为“犯地气”,主家运衰败。

图中坟地东、南、西侧均未绘柳树,仅西北角绘一枯柳,旁注“前王家犯禁所植,后三代不兴”;

为何

民间说法认为:“柳为鬼木,阴气重,种之坟旁,如引百鬼夜聚”;

《阳宅十书》载:“柳枝垂地,形如招魂幡,坟旁种之,主家出癫狂、痨病、绝嗣。”

柳枝下垂,随风摆动,形似“招魂幡”“披发鬼”;  夜间风过,声响窸窣,民间称“鬼拍手”。

并且,柳树喜阴湿,多生于河岸、洼地、乱葬岗。

植物名实图考》称:“柳,生废墟、水涘,不择善地,故为贱木。”

寒食节禁火,百姓折柳枝代薪,故有“冷火枝”之称;与“冷坟”“寒骨”意象相合,被视为“阴界之木”。

地区差异

  • 山西、陕西、河北地区多于松、榆、槐(取“松稳”“榆余”“槐怀祖”之意)取缔。

  • 河南山东地区种植有柏树(但忌近墓穴)。

  • 东北地区部分不忌讳种植柳树,但也有说柳树多用于护村林,不入坟地。

  • 江苏、安徽地区则可以种柳树于坟侧,但忌“正对墓门”。

  • 南方丘陵地区没有这种说法,多植枫、樟、楠。

尽管普遍禁植,但部分地区有特殊用法:

陕北:出殡时,亲族折柳枝沿途撒落,称“引魂柳”,至坟地即弃,不种植;  

苏北:葬后植一柳于坟外百步,称“送鬼柳”,意为“鬼至此止步”,不入村。

此类用法均为临时性、仪式性,与“长期种植”有本质区别。

文献依据

1.《地理五诀》(清·赵九峰):“坟旁忌植柳、柏、桑。柳枝招阴,主出邪祟;柏音同‘迫’,主家不宁;桑音同‘丧’,不吉。”

2.《鲁班经·茔地篇》:“柳木近坟,鬼气缠身,三年内必有重孝。”

3.《山西通志·风俗志》(光绪版):“雁门一带,坟地不种柳,违者族中斥为‘不肖’。”

4.《中国风水史》(王玉德,2005):“柳树因形态下垂、生态阴湿,在民间被视为‘阴木’,不宜用于阳宅与坟茔。”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780.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7-31
下一篇 » 08-04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礼仪文化】中国礼之问候礼,也是见面之礼,日常生活礼仪

作为一个传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时汉族礼仪动作就有十种: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其中一拜礼和拱手礼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近几年疫情的原因,我们的传统礼仪也逐...

那些被误解的词句,特别是一些词,不能让以后的孩子错误的认知下去

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早是出现在明末陈继儒所著的《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极有可能不是陈继儒原创,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完整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整句意思:男子再有才华,德性丧失,也算不得真才;女子不应过分追求才能和智慧,而应注重品德和道德的修养。不能只看这一句的来理解它的意思,整句话表达的是以道德修养为主。...

衣服扣子的数量不是随便定的,快看看你的是奇数还是偶数

自古以来人们对上衣的扣子数量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整几个就行了,穿错了也没啥,就是别人笑话你。在传统中,衣服的扣子数量都是单数,一般来说,成人7个,少年5个,幼儿3个。而且要避开数字4和6。为什么会用单数呢?从《易经》上来说,“一阴一阳之为道...

【报】你了解的母亲节不是我们的,我们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问你母亲节是什么时候,你会说5月第二个周日,可你知道你过的是西方的母亲节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有自己的母亲节,文化的入侵,传统的没落。起源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17世纪中,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

古代的中秋拜月,是女子一年中最自由的夜晚,不仅是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看晚会、团圆饭,月亮是背景,是朋友圈的滤镜,是诗人嘴里的“婵娟”。在古代中秋拜月是女子一年中最自由的夜晚。在古代中秋的月亮不是看的,是——拜的。而最虔诚的不是男人,是女子。在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中秋夜是她们一...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9w+
35赞    阅读 3.36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