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小故事之腊月二十六,腊月里的年味从割年肉这一刀开始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二十五豆腐磨完,灶台还留着豆香,第二天村子里就变了味儿,空气里飘来一股油润、厚重、带着铁锈气的腥香,那是——肉味。

腊月二十六,童谣唱得响亮:“二十六,割年肉。”

腊月里的‘年味’从这一刀开始了,这一刀下去不是普通的买菜,而是——把“年味”提回了家,把“富足”挂在了梁上,把孩子眼里的光彻底点亮。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肉是奢侈品,平时舍不得吃,只有过年才能名正言顺地“割一刀”。

“割年肉”不是去超市挑一块包装好的五花,而是——去集市,找屠夫,指着那半扇猪说:“来五斤,肥瘦各半!”。

屠夫手起刀落,血珠溅在雪地上,红得刺眼。孩子躲在大人身后又怕又馋,眼睛死死盯着那块油光发亮的肉。

年肉

为什么说肉就是“福”呢,看“富”字怎么写?

有“宀”(家),有“畐”(酒坛),有“肉”。肉是“富”的象征,过年不吃肉再热闹也不叫“年”

老话讲:

  • “穷不穷,看年中”

  • “年肉不到手,不算过腊月”

割了年肉才算真正进入“年”的节奏,而这块肉不只是为了吃,更是——向全家人宣告:

  • 这一年辛苦没白费

  • 家里有余钱

  • 过年能吃上肉

  • 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南北年肉

北方

猪肉为主,偏爱五花肉、肘子、猪蹄。

  • 五花肉:做红烧肉、扣肉

  • 肘子:酱煮,年夜饭压桌

  • 猪蹄:寓意“挠财”

老人说:“吃了猪蹄,财从地里起”,有些地方还要“杀年猪”,全村帮忙放血、褪毛、开膛,猪头供祖宗、猪肠洗了做杂烩、肥肉炼成“大油”炒菜香一年。

南方

肉食更丰富、

腊肉腊肠

早在腊月就开始晒,猪肉用盐、酒、花椒腌透挂在屋檐下,风干一个月,油黄透亮。

切一片蒸饭,全屋飘香

鸡鸭鱼

“无鸡不成宴”,广东人必杀“年鸡”,整只白切摆在供桌上,保佑“吉祥如意”

火腿

云南宣威、浙江金华地带年前开割陈年火腿,切片蒸食是待客最高礼。

年肉讲究

年肉也是有讲究的,怎么割,怎么存,怎么吃。

割肉

割肉讲究肥瘦:不能全瘦。“瘦”谐音“愁”,要“肥瘦相间”,寓意“有油水,不愁吃喝”

位置

肉买回来不能放厨房地上,要用钩子挂在梁上或沉到井里,防猫偷、防苍蝇,孩子馋了只能仰头看,闻着味儿解馋。

吃法

特别是第一顿的吃,有的地方腊月二十六晚上就要炒一盘肉,让全家“尝年味”。

但不能吃完,要留一点,象征“年年有余”。


现在,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肉也不是过年才有的吃了,但这个习俗确实最真实的祝福。

那块肉不只是食物,更是——中国人对好日子最滚烫的期盼。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817.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0-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传说中的上古十大神龙,上古十龙排行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强大和力量。上古时代,龙有极强的战斗力,呼风唤雨,甚至移星换斗都不在话下。上古十大神龙,各地区可能稍微有些差别。十、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

“夜啼郎”的传说:小时候半夜哭闹,长辈为何不喊孩子的名字?

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每到半夜就会突然惊醒,然后大哭不止。爸爸妈妈怎么哄都不行,只能抱着在屋子里来回走。依稀记得那时候哭得撕心裂肺,爸爸喊着我的名字说:“xxx,怎么了?”妈妈却低声对爸爸说:“别喊他名字,小心夜啼郎听见。”后来也是听村里面...

春节过年小故事之腊月二十三,为什么吃糖瓜?灶王爷上天要干啥?

“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三,灶爷要上天,这是过年流传的一句话,为什么要祭灶?糖瓜粘灶王爷的嘴是啥意思?北方人说:“今天是小年。”家里开始大扫除、蒸馒头、炸果子,而最特别的是——买一串糖瓜,那是一种麦芽糖做的糖,咬一口粘牙、甜腻、微拉丝,...

你有没有听说过“午时不能剪头发”?原来是因为这个

你有没有听说过“午时不能剪头发”?记得小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头顶烈日,手里攥着一把小扇子,等着奶奶给自己剪头发。奶奶看了看说,下午睡醒了吧。当时还以为是不耽误吃法才这样说的,后来和别人闲聊的时候,人家说这其中还有其他讲究呢。民间说法在传统民...

井水不能夜盖,老一辈人说的讲究,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住,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打水洗脸。外婆家的院子中间有一口老井,井口用青石砌成,边角都被岁月磨得发亮。井边常年放着一只木桶和一根麻绳。有天晚上起夜,看见外婆在井边忙活,她把白天盖着的井盖拿下来,放在一旁。我问她:“...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8w+
35赞    阅读 3.35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