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小故事之腊月二十七,腊月里的年货节,一场人山人海的年货总动员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二十五的豆腐余味尚在舌尖,腊月二十六的肉香还在飘,等到腊月二十七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开始坐不住了,特别是小朋友,一年中最开心的应该算今天了。

以前是翻箱倒柜找布票、数钞票,揣着一年攒下的零钱,赶往镇上或县城的——大集。

二十七,去赶集,一场腊月里的‘年货总动员’,这不是普通的逛街,而是一场年度最大规模的“年货总动员”,一次全家出动的“年终采购战”。

赶大集

在那个没有电商的年代,“赶大集”是置办年货的唯一方式,甚比如今的电商双十一、年货节。

这一天也是最丰富的、最多样的、最齐全的大集,一个字大,令郎满目的货品能逛上小半天。

小朋友这一天也最开心了,不仅能买好吃的,还能买新衣服,更是能见到五花八门的玩意,也是一年中最长见识的了。当然了,小朋友们一定要跟好家人,牵好家人的人,这一天也是最容易走丢的了(lll¬ω¬)。

过了这一天,集市就会陆续收摊,再想买点什么就只能等到年后了。

所以,腊月二十七的大集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人挤人、肩碰肩,连牲口都比平日多三倍

丰富

这个集市是年的“提前上演”,一进集口就被热浪和声浪撞个满怀。

吃的

糖葫芦串成墙、麦芽糖现拉现卖、卤味摊冒着腾腾白气、果品堆得像小山,桔子、苹果、瓜子、花生,谁家孩子馋哭了,大人就抓一把塞进兜里“买买买”。

穿的

布摊前围满人“这块蓝卡其多少钱?”“给孩子扯身新衣裳”

老人挑红毛线回家织袜子,图个“红火”。

中年人挑衣服,来来回回的比划半天,结果没有自己一件。

用的

春联、窗花、灯笼、蜡烛、香纸,小贩扯着嗓子喊:“福字倒贴,好运来到!”“门神一对,邪祟不扰!”

活的

鸡笼鸭笼摆一排,公鸡打鸣、小猪哼唧、鱼儿濮水,有人牵羊、有人赶驴,整个集市像一个沸腾的“年味动物园”

全家总动员

大人负责“大宗采购”,称五斤白糖、买两瓶白酒、扯几尺花布,再捎一副对联。

孩子负责“零食侦察”,嘴里含着糖、眼睛盯着炸油条、手里攥着父母给的“五分专款”,最终可能全换成了鞭炮和玻璃珠。

老人坐在烧饼摊边歇脚,边吃边念叨:“这集比去年还热闹哈”。

讲究

赶大集也有“讲究”和“禁忌”的。

俗话说“赶集要赶头,买卖不用愁”,大清早吃完饭,早早的就去了,去晚了好东西都被抢光。

工具还要带全,以前是布袋、扁担、竹篮、麻绳,后来得收拾好自己行车,免得买好东西了托不回去。

买得多还要得扛得动。

切记忌空手回,再穷也得买点东西,否则叫“空集”了,有“年里空荡”的意思。

还有讨价还价不要太狠,年关了商贩也不易,适当让利即可,图个和气生财。

智慧和经验

 你知道为什么是“二十七赶大集”吗?因为时间刚刚好:

  • 二十三祭灶,

  • 二十四扫房,

  • 二十五磨豆腐,

  • 二十六割年肉。

到了二十七,家里该准备的也差不多了,缺的零碎就得靠这一集补全了。

而且这一天离除夕还有三天,买回来的东西正好慢慢用,也放不坏,不急不赶正好。


说实话,自从移动互联网发展以来,各种购物APP搞的各种买东西的节日,而且大家也习惯了从网上买,就很难体验到这种赶大集的热闹,

“赶大集”渐渐都快成回忆了,只有回老家的时候,腊月二十七的乡镇集市依然人山人海,老人坐在路边卖手写春联,孩子举着棉花糖追跑,广播里放着《恭喜发财》。

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了,我们又回到了那个用脚步丈量年味、用双手提回团圆的年代。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sold.cn/post/818.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0-18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在南方流传着这样的习俗,夜里不能剪指甲,一个被遗忘的禁忌

小时候在闽西乡下外祖母家长大。每天晚饭后,灶火将熄,油灯摇晃,屋外蛙声渐起。这时,如果掏出指甲剪,“咔嗒”一声剪下一片指甲,外祖母会立刻停下手中的活,伸手按住我的手:“收起来,白天再剪。”她不说“会招鬼”,也不说“会短命”,只是告诉我:“...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精卫填海》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全文共35个字,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镇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精卫填海”人人皆知的故事,你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这篇文言文吗?这篇课文让山海经第一次在心里种下了萌芽,以至于现在都很迷恋《山海经》。精卫填海的故事很精彩,重温一下。原文...

回忆里的过年,年味是长辈给予的,原来这才是年啊

在每个人的心中,过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时间的坐标,标志着岁月的流转和家的温馨。我依然记得那些年的春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爸爸妈妈做的年夜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时候,我对年的理解很简单,那...

【礼仪文化】筷子不能插在饭里,一个被忽视的餐桌禁忌动作

你肯定因为这个事情别爸爸妈妈说过。饭做好了,妈妈喊你去盛饭,你盛好了饭,那上筷子,往碗里面一插,就给端过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你被你爹说教了一顿。这个场景发生在家里还好,如果发生在外面,或者一个特殊的场合,这一些细节可能就能改变结果。一些孩...

七夕的传统美食,古代人在七夕节有哪些美食习俗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怎么能没有好吃的呢?实话,古人的七夕还是蛮有意思的,又是吃喝,又是玩的,那吃的是啥嘞,七夕节有哪些传统美食呢?1、巧果巧果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即将芝麻、糖、面粉等混合后,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面...

二十年前的过年才叫过年

时间过得好快,又要过年了,可是一点年味都没有,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也没有挨家串门的热闹,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小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这是年的味道,让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着的味道。...

二月二,龙抬头,你可知都有哪些习俗,还有孝在其中

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每年农历二月二,“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龙抬头”最早出现在元时期的文献上。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8w+
35赞    阅读 3.35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