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8090后的课间十分钟从不无聊,必玩的“东南西北”折纸游戏,是课间十分钟最火的童年回忆。
一张皱巴巴的作业纸、半张挂历边角料,经过几番对折翻转,就能变出一个会“说话”的小机关——这就是风靡校园的“东南西北”折纸游戏。能让一群孩子围在一起,笑声不断,热闹非凡。
这个看似简单的手工游戏,实则是童年社交的“秘密语言”。谁折得最整齐?谁写的惩罚最搞笑?谁又连续抽到“表演节目”?这些细节构成了我们共同的记忆碎片。
怎么折?怎么玩?
“东南西北”的制作门槛极低,但乐趣极高。只需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纸(A4纸对折裁成正方即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将纸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一次;
打开后,四个角分别向中心点折叠;
翻面,再次将四个新角折向中心;
最后从背面撑开四个“口袋”,套在拇指和食指上,即可开合操作。
折好后,在外侧写上“东、南、西、北”,内侧八个格子则填入各种“命运指令”——这是孩子们发挥创意的舞台。
常见奖惩内容举例:
惩罚类:“学三声狗叫”、“原地转五圈后走路”、“用方言念课文”
奖励类:“奖励一颗糖”、“免一次值日”、“当五分钟班长”
无厘头类:“你是最靓的仔”、“获得宇宙无敌幸运星称号”
游戏开始时,一人当“庄家”操控“东南西北”,其他玩家喊出方向和次数(如“北,7下”)。庄家依次数着开合动作,最后停在哪一格,玩家就得执行对应内容。过程简单,却充满悬念与期待。
“东南西北”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不仅因为玩法有趣,更因为它承载了真实的人际互动。在那个年代,孩子们通过亲手写字、互相选择、共同执行任务,建立起一种朴素而真诚的连接。
记得有次期末考试前,班里流行把奖励改成“背10个英语单词可换一次抽奖机会”;春游前一天,“优先选零食”成了最抢手的格子;甚至有人偷偷在格子里写“和某某做一天好朋友”,引发全班起哄……这些细节,如今回想起来仍让人嘴角上扬。
更重要的是,这个游戏几乎零成本,却能激发无限创造力。
孩子们自己设计规则、更新内容、调整难度,无形中锻炼了表达、协商与共情能力——这或许正是当代电子游戏难以替代的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