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小学

小学三年级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1941年,我的爸爸妈妈和只有八个月的弟弟,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弟弟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牢房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样,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由于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弟弟六岁了,爸爸向特务提出,应当让弟弟去上学。特务怕弟弟把监狱的内幕泄露出去,硬是不让。经过难友们几次斗争,特务才勉强同意让“政治犯”黄伯伯当弟弟的老师。弟弟每天由特务押着去上课,学习完了,再由特务押回女牢房。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懂礼貌。他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得到了黄伯伯的允许,才跨进门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他俄语和图画。

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别不懂俄语,只有在一旁干着急。 在牢房里,要得到一张纸一支笔,是很不容易的。妈妈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弟弟。

弟弟九岁生日那天,黄伯伯送他一支铅笔。这可太珍贵了,他在上课的时候才用,平时练习就用小石头在地上画。不管夏天多么闷热,冬天多么寒冷,他总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写着,算着。

 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他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141.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7
下一篇 » 11-17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1 条回复
  • usold 说道:

    作者是“小萝卜头”的二姐宋振苏
    小萝卜头
    原名:宋振中(1941-1949年9月6日),乳名森森,别名小萝卜头,江苏邳县(今江苏邳州市)人
    父亲:宋绮云;
    母亲:徐林侠;
    哥哥:宋振镛;
    老师:黄显声。

    回复

    相关推荐

    大学毕业前与大学毕业后

    那年,当我们怀揣着激动忐忑,用好奇的眼神打量我们的学校时,隐约的记得那时候的我们并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的感伤。也不像现在经历过社会的洗礼,仿佛从另一个和平的国度突然穿越到古时狼烟四起的时代。毕业前,我们可以呼朋唤友,组团去夜战网游,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逃课,抽烟,喝酒,那时候似乎所有的坏事都尝试过,但现在的我再回想起以前的时光,觉得那时候我们是真的可以很开心的。毕...

    小学五年级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

    盘点90后的奢侈童年玩具,玩过5种以上的,非富即贵!

    20世纪80、90年代。那时候娱乐方式大多没有互联网庇护,电子游戏也并不常见。于是我们几乎人人身怀“社交NB症”,一个简单的玩具就能供给大半个下午的笑容。今天就让这股怀旧之风带我们回到童年,聊聊那些跨越时光入梦来的经典玩具。迷你四驱车星马烈、星马豪、...

    80后看过的网络小说,都是时代的记忆

    谁还没看过几本小说呢,80后末的应该看网络小说了吧,这里整理了当时在同学间疯传的热门小说,都是不可磨灭的经典!1、《诛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多介绍了,一个时代的见证哈。作者萧鼎(本名张戬)。现在看和当时看根本不是一码事,那时候网文还没有像现在...

    2016年迎新春文艺晚会《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

    这一届晚上主题是“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吉祥物是“康康”。设立了福建泉州、陕西西安、广东广州、内蒙古呼伦贝尔4个分会场,表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煽情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2016年2月7导演:吕逸涛主会场主持人:周涛、朱军、董卿、撒贝宁、李思思、尼格买提西安会场主持人:朱...

    一颗牙齿的掉落,忽然想起儿时的童趣

    你还记不记得你什么时候开始换牙的?还能记起换牙时的情景吗?小孩子差不多在五岁左右,会陆陆续续的换牙,一颗接着一颗,重复着“松动-掉落-长出”的过程。满口的乳牙全部换完基本上要经历6-7年。有没有想起牙齿挂在牙龈上的感受?你是不是也喜欢用舌头去...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六课《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是苏联作家列·波利索夫的著名故事短文,由赵华昌翻译成中文。故事讲述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的经历。尽管高尔基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欣然接受了孩子的请求,尽力配合拍照的准备工作。然而,在拍照的关键时刻,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w+
    35赞    阅读 3.37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