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如今,许多陪伴我们成长的央视节目早已悄然停播,但每当提起《走近科学》《幸运52》《同一首歌》,心头还是会泛起一阵暖意。
这些央视已停播的经典节目,不只是娱乐,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中国电视往事”,看看哪些节目最让你舍不得。
《走近科学》
一本正经讲“灵异”的科普传奇。
还记得那个低沉而神秘的男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紧接着画面一黑,镜头切入某个山村、深夜、老宅,一场“科学探秘”就此展开。
小时候看《走近科学》,以为是破案纪录片;长大后才发现,它是在用“鬼故事”的壳,讲科学的理。
电灯忽明忽暗?原来是线路老化。半夜听见哭声?多半是风穿墙缝。可正是这种“先吓你一跳,再给你答案”的叙事方式,让我们记住了科学的力量。
它的停播,不只是一档节目的终结,更像是80后、90后童年好奇心的落幕。
现在的孩子刷短视频学知识,但我们那一代,是靠赵忠祥老师的声音,一点点建立起对世界的理解。
《实话实说》
电视上第一次听普通人说“真话”。
崔永元穿着白衬衫,坐在红色沙发上,微笑着问:“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这不是现在的访谈节目,而是几十多年前的《实话实说》。在那个电视还很“正经”的年代,它大胆地把普通人请上台,聊离婚、谈代沟、说职场压力。没有剧本,没有煽情,只有真实的对话。
记得有一期讲“单亲家庭的孩子”,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我爸再婚了,我管他老婆叫阿姨,可她总让我叫‘妈’。”全场沉默,小崔轻轻点头:“这确实很难。”
那一刻,电视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有了温度和回响。
如今再想找这样一档敢于讨论社会议题的大众节目,几乎不可能。《实话实说》的停播,带走的不只是一个栏目,更是一种公共表达的勇气。
《同一首歌》
我们的青春,都有同一段旋律。
“同一首歌,唱给我们亲爱的祖国……”
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多少人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
《同一首歌》是很多人的“追星初体验”。周华健、刘欢、那英、孙楠……这些名字,是KTV必点曲目,也是我们青春BGM。记得高中时,为了看一场录播的《同一首歌》,我和同学特意借了VCD,反复播放那英的《征服》。
它停播了,不是因为没人看,而是因为时代变了。现在想听歌,打开音乐APP就行。可那种“万人合唱”的震撼,那种“和陌生人一起感动”的氛围,再也找不回来了。
《幸运52》和《开心辞典》
“Lucky 52,耶!”
李咏那标志性的手势和卷发,成了无数孩子的童年符号。
而王小丫在《开心辞典》里温柔提问:“这道题,你确定吗?”
这些节目让我们知道:知识不是课本里的枯燥文字,它可以是闯关、是挑战、是全家一起抢答的乐趣。爸爸抢答历史题,妈妈猜地理谜语,孩子负责按遥控器——那是最简单的幸福。
如今,知识类节目要么太严肃,要么被短视频碎片化。像这样寓教于乐的全民综艺,恐怕很难再有了。
还有这些节目,你也一定记得
《动物世界》:赵忠祥的配音一响,“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草原又到了交配的季节……”瞬间穿越。
《曲苑杂坛》:姜昆带我们看相声、听评书、赏杂技,是传统艺术的电视窗口。
《快乐驿站》:用动画演绎春晚小品,是“二次元”版的喜剧合集。
它们或许不像前几档那么“出圈”,但对特定人群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怀旧电视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