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小学

80后记忆中的小学校园,大花坛,小跨院,杨柳树,这就是曾经我的校园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80后记忆中的小学校园

走进校园,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个大花坛,花坛左侧是一个小跨院,印象中那里是禁地,因为是老师的宿舍,老师于学生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跨院南面有一半是只有顶儿,三面墙围住的,用来放破旧桌椅的,类似于废物”仓库“。

北面是正式一点的房子,两个小间,作为教室宿舍用,一个大房间闲置着,后来学生多了,成了学前班的教室,并在小院中间安置了滑梯、摇椅一类的儿童游乐设施,对于贫穷的农村来讲,绝对算的上的稀缺之物。

可惜那时候我们已经不上学前班了,自然也没了做摇椅、滑滑梯的待遇,但还是有胆大的孩子放学的时候偷偷溜进小院,过把瘾,遗憾的是,作为“好学生”的我一次也没敢试过。

花坛右侧的是三间教室,依次是老师们的办公室、我的学前班教室和我的一年级教室。办公室里面是敞开的,走手边几张桌子并排,是男老师用的,右手边那几张是女老师用的。

学前班教室是相对于其他教室中较有特色的:教室中间是并排散列的黄色的大桌子,一张桌子四个孩子分两侧相视而坐,凳子是黄色的、长方体的四腿凳子。

教室左右墙上是黑板,分前黑板和后黑板,前黑板平常上课专用,后黑板主要是做宣传用的,用彩色粉笔画些花草虫鱼,写些注意事项类的,俗称黑板报,印象中后黑板上很少有东西,也许是为了节省彩色粉笔吧。

一年级教室前有棵小树,水井在南面墙角处,夏日的课间人最多的地方,大家都争着喝凉水、洗洗脸,凉快下,后来水井边的空地被开垦成了菜园,种些豆角、西红柿类的蔬菜,估计是改善老师伙食的。

花坛的北面是一排并列的教室,由东到西分别为二到六年级的教室,教室布局类似,只是外面的年级牌定格了他们的层次。印象中教室间的差异,除了年级牌上的字不同,就是桌椅会略有差异。

材质上分木头和铁的,大小上分单人桌和双人桌。铁桌子是有斗的,用来放书包用的;木头的除了上面的桌面,下面是镂空的,如果要放书包的话,需要用绳子将下面的两条杠子缠绕,很少有同桌将下面的缠绕连成一体。

铁凳子,会经常一不小心刮到衣服,自己好几条裤子都被刮了窟窿,那时的自己十足的不安分、不淑女。我爱跪到凳子上,如果是木头桌,爱将腿翘到下面的杠子上,不怎么喜欢单人桌,太小了,而且它的桌面有一定的坡度,东西总是爱滑下来,当然重点是没有同桌和你说话。

要说桌椅的共性,就是经常坏,需要修。木头桌椅坏了,从家弄几个钉子,找点废旧木板,当当几下,快要散架的凳子立马稳固了;铁凳子比较容易丢螺丝,我们就去小跨院的废旧仓库里面去刨瘸腿断面铁桌椅,看看是否有螺丝可以卸下来用。

还记得大家兴高采烈的到仓库找螺丝、找钉子的情景,像淘金子似的,有人负责找,有人负责从将其从里岛外的传递,有人负责拆卸,满头大汗,干的热火朝天的。

这就是我的小学校园,布满了我的足迹的校园。那时候每升一个年级,就会换一次教室。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所有的教室走一遍,走完了我的小学生活。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小学校园消失了,也许是我太久不曾去看它。二十几年后的某个日子,突然看到残墙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大字,恍然,这里曾经是我的校园。

这就是我,一个80后的校园记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122.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4-16
下一篇 » 04-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的发展历史,历年爆点节目篇【一】

春晚,春节联欢晚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办。起源于1979年,正式开办于1983年(1983年之前的春晚,都是一般的晚会,并且是事先录制好了,到时候再放),2014年被定位为国家项目。1979年,第一届“春晚”1979年迎新春文艺晚会,邓在军担任导演,在这次晚会中邓在军首次采用了茶座和交谊舞形式,《祝酒歌》在这届春晚唱响,唤醒了人们的记忆。1983年,正式版...

古老而有趣的童年游戏,跳房子,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跳房子,这一充满童趣的游戏,因地上绘制的方格形似房屋而得其名。一根粉笔,在地面勾勒出一个个简单的方格,仿佛是一座座色彩斑斓的童话小屋。孩子们或是单脚轻盈跳跃,或是双脚欢快蹦跶,在这片小小的天地里,他们可以尽情挥洒欢笑,沉浸在无忧无虑...

博物馆中的这些物件,让我有种穿越的感觉

看到博物馆中摆放的这些物件,突然感觉自己也可以放到博物馆了。新华字典、计算器、厚厚的笔记本电脑、都成“古代”的物品了吗?看这些物品的时候,有种自己是穿越回去的感觉,是以一个熟读历史的未来人的身份看现在一样,溥仪后来回故宫的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看到大头电脑,想起了第一次上电脑课,那时候还叫微机。老师教我们开关机、认识专业...

1998年迎新春文艺晚会,相约98

这一届王菲、那英演唱了《相约一九九八》、范晓萱的《健康歌》、刘欢的《好汉歌》、刘德华、张信哲、毛宁等两岸三地的歌手演唱的《大中国》也为春晚注入了活力。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1998年1月27日导演:孟欣主持人:赵忠祥、倪萍、亚宁、朱军、周涛、王雪纯、刘纯燕、何炅、曾媛节目单:序号节目类别节目名称演出单位/表...

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的发展历史,历年爆点节目篇【二】

2000年,马甲该届春晚邀请的港台艺人众多,如张惠妹、林心如、黎明、谢霆锋等。冯巩的相声《旧曲新歌》令观众耳目一新。赵本山、宋丹丹演绎的《钟点工》,“你脱了我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又为“洗脑台词”增添了一个新句子。2001年,大忽悠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成为了经典之一,“大忽悠”成了骗子的代名词。小品《咱也试一把》、歌曲《大家一起来》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北京申奥的...

童年儿时的手工玩具-拉哨,80、90后的都玩过

小时候玩过一种玩具,一般是用衣服扣子或啤酒盖制成的。拉动绳子它就呼呼的转起来了,拉的越快,转的越猛。后来有商家卖塑料的了,也给它取了一个名字:拉哨。记得刚开始玩这个的时候还是用衣服扣子做的,玩着玩着就觉得没啥意思,就用啤酒瓶盖做,用锤子把瓶盖...

怀旧经典电影1966年的《画皮》,内地恐怖电影的鼻祖

这个版本的画皮是1966年7月29日在香港上映,根据《聊斋志异》中同名篇目改编,是由鲍方执导,朱虹、高远、陈娟娟、翁午主演。讲述的是书生王崇文因功利心切,错把女鬼当考官女儿收留,结果被其所害的故事。内地上映是在1979年,据说在内地电影院公映...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w+
35赞    阅读 3.37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