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美食

搅搅糖,两根小棍上裹着一小团黄色的糖稀,那份童年带给我们的甜意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搅搅糖,它有很多很多的名字,全国各地或许都不一样。

但属搅搅糖这个名字描绘的最传神,最适合它了,描述得最为贴切。

两根小棍(或是竹签)上裹着一小团黄色的糖稀,晶莹剔透的。这零食基本上都是产自各种家庭作坊,各大中小学校门口有售。有一毛钱份的,也有两毛钱份的,大小随意。

搅搅糖

那段时间搅搅糖可以说是最时尚的零食了,上学、放学时分,卖搅搅糖的小摊贩前队伍排成了长龙。

老板一次又一次用两根小棍从乘搅搅糖的大锅里舀出,交到一个个孩子手里。

搅搅糖到手后,立即放入口中或是先把玩一番,那就由你的性子了。

不过搅搅糖一时半会是吃不完的,假使你一口吐下肚,那甜味能腻死你。

所以基本上搅搅糖会在孩子的口中进进出出。放入嘴里舔几下,然后拿将出来,双手各持一个小棍,将搅搅糖上下搅动。将搅搅糖拉伸开,就能形成如同玻璃丝般晶莹的糖丝。

技术高超者,在不断搅拌下,能将黄色的糖稀搅成白色。

几毛钱的搅搅糖着实给我们的童年带来无数的话题和乐趣。

也许闲暇时光,我们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搅搅糖,再次感受那份搅搅糖带给我们的甜意。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60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5-30
下一篇 » 06-07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2001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北京申奥成功

这一年春节联欢晚会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这一年“北京申奥”成功,“申奥”题材节目自然登上了春晚。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成为了经典之一,“大忽悠”成了骗子的代名词。小品《咱也试一把》、歌曲《大家一起来》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北京申奥的激情。春晚节目还有姜昆的相声《踩脚》、黄宏、林永健的小品《家有老爸》、小品《红娘》、相声...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六课《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是苏联作家列·波利索夫的著名故事短文,由赵华昌翻译成中文。故事讲述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的经历。尽管高尔基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欣然接受了孩子的请求,尽力配合拍照的准备工作。然而,在拍照的关键时刻,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

盘点80年代的那些经典广告,感动年代的记忆

不得不说我们80后还在用电视机看电视剧看动画片的那段时期,是广告插播最为疯狂的一段时期,从小时候看动画片起,我们的脑海里便被迫充斥了无数的广告词。曾几何时,人们还在探讨80后进入社会,会怎么怎么样,转眼间,已经讨论00后进入社会,会如何...

小学四年级课文《皇帝的新装》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见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

一只铁皮青蛙,蹦跶出儿时美好的童年回忆

一只装有发条的铁皮青蛙,绿色的,还带花纹,拧紧发条,青蛙就可以在地上一蹦一跳,可以蹦跶好一会儿。青蛙形态憨态可掬,小朋友也是爱不释手。这样的铁皮青蛙,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玩具了,更是我们曾经珍贵的的童年回忆。记忆中的铁皮青蛙是我的第一...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1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