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音乐

那些年我们一起守候的山东电视台节目“五点十五”,时光回响念念不忘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山东电视台(现称山东卫视)曾有一个虽无正式名称却深深刻印在许多人记忆中的节目——从每天下午5:15到5:30,这短短15分钟的音乐时光,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五点十五”。

那些年我们一起守候的山东电视台节目“五点十五”,时光回响念念不忘

那时,电视节目资源匮乏,娱乐形式单一,但即便如此,这个小小的节目却成了无数人每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几乎每隔几个月,节目组就会更换一批曲目,但即使歌曲重复播放,大家依旧乐此不疲,每到下午便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着熟悉的旋律响起。

费翔的《溜溜的她》、《读你》,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姜育恒的《再回首》,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杨林的《玻璃心》,叶倩文的《祝福》,包娜娜的《三百六十五里路》,陈汝佳的《我祈祷》、《黄昏放牛》,龙飘飘的《快乐的歌》,段品章的《烛光里的妈妈》,刘畅的《同一首歌》,范琳琳的《黑头发飘起来》,韦唯的《爱的奉献》、《亚洲雄风》,杭天琪的《爱的回归线》,蔡国庆的《北京的桥》等等。这些歌曲不仅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更是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动听的背景音乐。

每一首歌背后,都藏着一段青春的故事,一段关于梦想与追求的记忆。无论是叶倩文的《祝福》,还是蔡国庆的《北京的桥》,这些经典之作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个人的成长与变化。

“五点十五”,不仅仅是一个节目,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美好旧时光的怀念。它让我们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美好的旋律和温暖的记忆,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651.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5
下一篇 » 11-2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童年儿时的手工玩具-拉哨,80、90后的都玩过

小时候玩过一种玩具,一般是用衣服扣子或啤酒盖制成的。拉动绳子它就呼呼的转起来了,拉的越快,转的越猛。后来有商家卖塑料的了,也给它取了一个名字:拉哨。记得刚开始玩这个的时候还是用衣服扣子做的,玩着玩着就觉得没啥意思,就用啤酒瓶盖做,用锤子把瓶盖...

《中文游戏300》一张承包了无数人的童年的游戏光盘

有一张名为《中文游戏300》的光盘,里面有十几页的游戏中,和同学偷偷玩,一玩就是一天,直到听到有人开门的声音,才匆忙弹出光盘关掉电视,然后再回到房间认真学习,假装无事发生过。当年谁家有这个光盘,比小霸王游戏机还吃香。下面一起回忆下那...

在童年中极为流行课件游戏,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在80后孩子中极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爱,玩的时候由两人撑着约三四米长的橡皮筋两端,牵直固定,参加者即可在皮筋的中间由单人或多人依次轮流跳。皮筋的高度一般随着参加者的过关,慢慢从脚腕向头部升高,最高点常常将橡皮筋勒在头颈上。以前,每当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便会冲出教室,纷纷在学校的走廊上、操场里跳起橡皮筋,直到上课铃响起才匆匆跑回教室。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80后生活中的小玩具(二)

这样的老式挂钟80后们肯定不陌生吧。只要上了发条就可以自己走个不停了,下面的钟摆也会摆来摆去。到了整点和半点的时候,还会当当地响。一点一下,12点就是12下,半点的时候响一下。现在很少有人再用这样的挂钟了吧。这种凉鞋,大部分的80后小时候都穿过的。这些不大漂亮的凉鞋却有不少优点。首先,穿...

回忆那记忆深处的露天电影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记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比看露天电影更令人兴奋的了。那时候,“看电影去呀!”绝对是一句振奋人心的号召,一早上消息就悄悄地传出:晚上某某村放电影,广播里没宣传,群众又没电话,却传遍四方了。晚饭敷衍了事,稀里哗啦填饱肚子后,扛上一张椅子,便匆...

盘点童年趣事,一起来看当年我们玩过的儿时游戏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充满了欢笑和泪水,充满了无尽的稚趣和美好。这些童年趣事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我们人生的点点滴滴,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珍宝。那些80、90后的童年游戏,更是充满了时代的印记和独特的魅力。那时候,我们追逐在...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2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2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