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夏日捉蝈蝈的乐趣,与田野间的欢声笑语

海乐

小忆为您推荐:

每到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草丛里捉蝈蝈的日子。那时候的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但对我们来说,却有着别样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小伙伴们都不想待在家里,就跑到村子边上的草地去。那里有成片的玉米地和各种各样的野草,是蝈蝈最爱的地方。远远就能听到它们“吱吱吱”的叫声,就像在召唤我们过去。

夏日草丛中的蝈蝈

找到一片有声音的地方后,放轻脚步慢慢靠近。奇怪的是,每次我们一接近,那些声音就突然停了,周围变得特别安静。这时候,所有人都会瞪大眼睛,在草丛里仔细找。有时候,你明明听到声音就在附近,可就是找不到它们藏在哪。

一旦发现了目标,谁也顾不上热了,立马伸手去抓。要是运气好,一把就能抓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蝈蝈放进准备好的袋子里或者小盒子里。回家的路上,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分享着各自的“战果”,笑声不断。

装蝈蝈的小竹笼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新抓来的蝈蝈找个地方住。用竹子编个小笼子,或者直接找个小盒子打几个孔也行。每天早上起来,先去看看这些小家伙,给它们喂点新鲜的菜叶子、葱白什么的,再喷点水雾保持湿润。看着它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除了听它们“唱歌”,最喜欢看它们打架。两只公蝈蝈碰一块儿,经常会打得不可开交。不过有时候,它们也不愿意马上打起来,这时,我们就拿根小草逗弄它们,很快两只蝈蝈就开始较劲了,直到有一方败下阵来。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现在的夏天也很热,草丛里的蝈蝈声依然那么清晰,但已经很少能看到像我们当年那样,顶着大太阳在田野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了。

那些日子,成了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13.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3-24
下一篇 » 03-27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1941年,我的爸爸妈妈和只有八个月的弟弟,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弟弟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牢房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样,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由于长期监狱生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

认识吗,70、80后农村人都吃过的野味

我们老家管着东西叫做:毛丫,到了春天农村娃都回到水沟边拔“毛丫”吃,其实就是有甜味的草。这个城市人肯定没见过,地石榴地石榴果实是这样的不认识的可别以为是西瓜,这是农村地里面的马泡野苦菜,掐下叶来会流白色液体,过段时间白色液体会变黑婆婆丁,...

国产经典动画《崂山道士》,70后、80后的回忆

小忆为您推荐:[wsTaobao]style3,崂山道士,3[/wsTaobao]一部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崂山道士》,源自中国著名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短篇小说。198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木偶动画片,采用木偶动画形式,由虞哲光执导并参与编剧,还邀请了虞哲光、程之等参与配音工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寓...

1976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动画《长在屋里的竹笋》

《长在屋里的竹笋》是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76年制作的一部动画短片。该片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屋里发现了一根长得很快的竹笋,他和家人一起精心呵护,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该片获得了原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

七八十年代的名牌国货,个个都是绝品

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海鸥牌相机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牌在上世纪70、80年代可以说国货的“金字塔”。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些名牌的商品质量是杠杠的,像缝纫机,家里面用了几十年了,一点毛病没有。凤凰牌自行车[wsTaobao]style2,凤凰牌自行车,1[/wsTaoba...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2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