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夏日捉蝈蝈的乐趣,与田野间的欢声笑语

海乐

小忆为您推荐:

每到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草丛里捉蝈蝈的日子。那时候的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但对我们来说,却有着别样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小伙伴们都不想待在家里,就跑到村子边上的草地去。那里有成片的玉米地和各种各样的野草,是蝈蝈最爱的地方。远远就能听到它们“吱吱吱”的叫声,就像在召唤我们过去。

夏日草丛中的蝈蝈

找到一片有声音的地方后,放轻脚步慢慢靠近。奇怪的是,每次我们一接近,那些声音就突然停了,周围变得特别安静。这时候,所有人都会瞪大眼睛,在草丛里仔细找。有时候,你明明听到声音就在附近,可就是找不到它们藏在哪。

一旦发现了目标,谁也顾不上热了,立马伸手去抓。要是运气好,一把就能抓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蝈蝈放进准备好的袋子里或者小盒子里。回家的路上,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分享着各自的“战果”,笑声不断。

装蝈蝈的小竹笼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新抓来的蝈蝈找个地方住。用竹子编个小笼子,或者直接找个小盒子打几个孔也行。每天早上起来,先去看看这些小家伙,给它们喂点新鲜的菜叶子、葱白什么的,再喷点水雾保持湿润。看着它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除了听它们“唱歌”,最喜欢看它们打架。两只公蝈蝈碰一块儿,经常会打得不可开交。不过有时候,它们也不愿意马上打起来,这时,我们就拿根小草逗弄它们,很快两只蝈蝈就开始较劲了,直到有一方败下阵来。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现在的夏天也很热,草丛里的蝈蝈声依然那么清晰,但已经很少能看到像我们当年那样,顶着大太阳在田野里跑来跑去的孩子了。

那些日子,成了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13.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3-24
下一篇 » 03-27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一组老照片,八十年代末春天的北京城

毛主席纪念堂致敬伟人北京饭店北京饭店,以及门外路上行驶的公交车故宫外的游客裹着小脚的奶奶,旧社会的妇女是要裹脚的故宫里的游客王府井小学颐和园的十三孔桥远处就是颐和园的十三孔桥了,花也很好看十三陵神道铜镀金獬豸故宫天一门前,铜镀金獬豸天安门...

有些话,现在说都不是那个味了

1、你一我一,一休哥。你二我二,店小二。你三我三,十三妹。你四我四,少林寺。你五我五,大花鼓。你六我六,六小龄童。你七我七,七仙女下凡。你八我八,八仙过海。你九我九,九阴白骨掌。你十我十,降龙十八掌。2、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3、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儿,蹲下去,起不来,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

手工扫帚,想想都PG疼!

讲到这个宝贝,我先问你:你挨过揍吗?在我眼里,这东西不是扫地的工具,是妈妈打人的凶器。我们家里有好多把这种手工扫帚,有扫床用的,还有扫地用的。我们吃姑鸟,就在扫床扫帚上取扫帚米儿,给姑鸟扎眼。但是我们仨要是犯了错,妈妈能找到短扫把就用短的打,能抓住大扫把救用大的打,打着打着,扫帚就散花了、碎了,一个星期打坏一把扫帚也不算夸张。扫帚打人可疼了,抽上身体,就是一...

初中二年级下册课文《藤野先生》原文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时所创作的,回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最初发表于同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màn)的时节...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课文《掩耳盗铃》原文,以及故事的寓意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很想把它偷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

2020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共圆小康梦、欢乐过大年》

这一届晚上主题是“共圆小康梦、欢乐过大年”,吉祥物是“鼠你宝贝”。晚会在河南郑州、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会场。现场采用5G+8K技术实现多机位拍摄,并制作8K版春晚。现场还采用虚拟网络交互制作模式(VNIS)实现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场景演示。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2020年1月24导演:杨东升主会场主持人:任鲁豫...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5w+
35赞    阅读 3.32w+
26赞    阅读 2.08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