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盆洗澡的温暖回忆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大盆洗澡的温暖回忆

80年代洗澡还是很不方便的,外面也有那种大澡堂,但对于生活艰苦的老百姓来说,去澡堂洗一次澡还是很奢侈的,一般会在过年前去澡堂好好洗洗,来迎接新一年。

那时候还小,平时洗澡都是在家里,用一个大盆放点水,坐到里面洗洗澡。最主要的是玩水,水花溅妈妈一脸,妈妈象征性的吵一句,然后也哈哈哈的笑了。

夏天的时候还好,天气热,不怕冻着,边玩边洗,能在盆里面呆上好几个小时。

冬天就不行了,那时候家里面没有暖气,都是烧的煤球或者火盆。要洗澡时,提前把火盆放到屋里面,让屋里面先暖和暖和,再把大大的塑料盆拿进去,把提前烧好的热水倒到盆里面,然后慢慢的倒点凉水调调水温,洗的时候还要不时的加热水。

最怕的就是冬天洗澡了,虽然说屋里面有火盆,但坐到盆里面真是“冰火两重天”,上冷下热的。奈何那时候太小了,“斗”不过妈妈,只能乖乖的去洗澡。

不过最开心的还是洗完澡后,身上光光、滑滑的,躺倒被子里面最舒服了。
同样的经历,农村长大的80后、90后都有吧?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26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6
下一篇 » 11-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来来,用过《祘得快》这本书的人,是不是都抱孙子了?

好多70后、80后看到这本书都有点印象吧,80年代初,在街头经常会见到,挂着一个大算盘,还带点口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各种珠算、速算的出口就来。那时候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全民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热潮,很多科普读物层出不穷。刘后一先生是...

认识吗,70、80后农村人都吃过的野味

我们老家管着东西叫做:毛丫,到了春天农村娃都回到水沟边拔“毛丫”吃,其实就是有甜味的草。这个城市人肯定没见过,地石榴地石榴果实是这样的不认识的可别以为是西瓜,这是农村地里面的马泡野苦菜,掐下叶来会流白色液体,过段时间白色液体会变黑婆婆丁,...

很多河南人都不一定见到的郑州老照片

看到20世纪70、80年代的郑州老照片,非常的惊讶。原来我们也曾拥有如此优美的环境。工业的发展必须牺牲环境吗?值得深思的问题。七十年代的二七纪念塔,站在上面可以远望到北边的黄河。那时候的建设路是当时六大纺织业基地之一,也是郑州工人最对的地方。...

90后的回忆:杀马特,非主流文化的独家记忆

曾几何时,说起90后,大部分人一定会认为那是青春与不羁的代名词,认为“90后”是张扬的一代,个性十足的一代。但是在社会中,特别是老一辈人的口中经常会听到:“哎,你们90后啊!”,从这样的语气中或多或少的会听出一些偏见。90后生活在快...

回忆童年夏日捉蝈蝈的乐趣,与田野间的欢声笑语

每到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我就想起小时候在草丛里捉蝈蝈的日子。那时候的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但对我们来说,却有着别样的乐趣。记得有一次,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小伙伴们都不想待在家里,就跑到村子边上的草地去。那里有成片的玉米地和各种各样的野草,是蝈蝈...

童年趣事:抓螃蟹的欢乐与尴尬时刻,回忆家乡清澈池塘中的美好时光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的田野和小溪总是充满了无尽的乐趣。那时候,清澈的小溪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鱼虾,还有许多螃蟹在石缝间穿梭。每当春夏季节来临,我们这群孩子总会兴致勃勃地跑到水边,寻找那些藏匿在石头下的小生物。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奶奶家...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第六课《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是苏联作家列·波利索夫的著名故事短文,由赵华昌翻译成中文。故事讲述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的经历。尽管高尔基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欣然接受了孩子的请求,尽力配合拍照的准备工作。然而,在拍照的关键时刻,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2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2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