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用过的软件,看你认识几个?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90后应该是全面接触计算机的一代吧,我记得我用的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就是“金山打字通”,玩生死时速,虽然不会键盘的指法,但手速快哈。

收集了一些“老古董”,看看这些软件还认识不?有几个使用过呢?

1、千千静听

千千静听

一款免费的音乐软件,由上海人郑南岭开发,2006年7月30日,百度全资收购。

2、瑞星小狮子

瑞星小狮子

瑞星杀毒,曾经中国杀毒界当之无愧的王者。而其附带的小狮子,可谓是电子宠物的鼻祖了。

3、QQ宠物

QQ宠物

养一只QQ宠物是当年最有趣的事情之一,也是众多80后,90后一代人的回忆。

4、Winamp

Winamp

经典老牌的本地MP3音乐播放器软件,单机音乐播放器的王者之一。

5、ACDSee

ACDSee

是ACDSee Systems开发的一款图片管理和编辑的软件,读取照片快,使用也方便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6、快车

快车

侯延堂开发的快速下载工具,在那个网络带宽有限的年代,网际快车所向披靡。后来作者沉迷魔兽世界,迟迟不更新,被迅雷一个P2P给干掉了。

7、realplayer

realplayer

在那个rmvb风行的年代,几乎是垄断视频播放软件了。

8、MSN

MSN

1999年7月微软公司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也是曾经很火的软件,在2014年10月31日退出了中国市场。

9、BitComet

BitComet

中文叫:比特彗星,下载神器。和迅雷一样的P2P下载,不过不会暗地里偷网速,BC是告知用户的。

10、金山打字通

金山打字通

当年学计算机的时候,这个软件是最喜欢的了,可以玩游戏,“生死时速”(警察抓小偷)可以说是人生中第一款电子游戏。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360.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7-21
下一篇 » 07-28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记录80后温馨珍贵的童年记忆画面

80后一直在慢慢长大,又慢慢老去,而对于最初的那份童年记忆弥足珍贵,匆忙的人生路上,默然回首自己的童年,竟是那般的惬意。也许,这样的童年时光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也再也感受不到的。我们享受着现代科技的文明,我们手拿着苹果手机,开着小车,住着楼房,却有时候感受不到当年在农田地里的欢快嬉戏,在乡间小路上的追逐打闹。也许,美好是用来怀念的,致敬那段珍贵的童年记忆.....

长大后,却希望能够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幸福很简单。一根小小的棒棒糖就足以满足一颗童心,一次小小的夸赞就足以笑得开颜,一枚小小的硬币就足以带来快乐。那时候,幸福就是无忧无虑,牵着小伙伴的手,和他们一起玩躲猫猫,偶尔向父母来点小撒娇,亦或是盯在电视机看着动画片里的精彩剧情……小小的心里,有着太多的幸福。长大后,简单很幸福。不去想那些复杂,不去想那些残缺,每天过的平淡一点,多笑一点,烦恼就会少...

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的发展历史,历年爆点节目篇【二】

2000年,马甲该届春晚邀请的港台艺人众多,如张惠妹、林心如、黎明、谢霆锋等。冯巩的相声《旧曲新歌》令观众耳目一新。赵本山、宋丹丹演绎的《钟点工》,“你脱了我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又为“洗脑台词”增添了一个新句子。2001年,大忽悠赵本山的小品《卖拐》成为了经典之一,“大忽悠”成了骗子的代名词。小品《咱也试一把》、歌曲《大家一起来》都反映了中国人对北京申奥的...

《女娲补天》1985年出品的一部中国传统水墨动画

小忆为您推荐:[wsTaobao]style3,女娲补天,3[/wsTaobao]《女娲补天》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85年出品的动画片,是一部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蓝本,结合传统艺术元素和现代动画技术创作的动画短片,采用我国上古壁画、岩画的色彩和人物造型,充分展示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女娲氏无私奉献的品质。开篇与创世故...

【记录】彩色老照片中的八十年代中国广州的民生

拍摄地点为广州,记录了当时广州的建筑、交通、学生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等景象,珍贵的老照片录像下历史中的印记。排队坐公交车的人们,这个是越秀牌的公共汽车吧。火车站里面的乘客,看样子应该是在月台等车进站,两边有好多安检人员,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机器,...

听说这是毕业前一定要做一些事

大学毕业,每年的毕业季都是一个伤感的季节。我们常说:毕业了就等于失业了。不管我们在大学里面过的怎么样,不过我们在大学里面学习怎么样,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要毕业了,趁着现在还没走,做一些事情,度过我们最后的大学时光。

在童年中极为流行课件游戏,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在80后孩子中极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爱,玩的时候由两人撑着约三四米长的橡皮筋两端,牵直固定,参加者即可在皮筋的中间由单人或多人依次轮流跳。皮筋的高度一般随着参加者的过关,慢慢从脚腕向头部升高,最高点常常将橡皮筋勒在头颈上。以前,每当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便会冲出教室,纷纷在学校的走廊上、操场里跳起橡皮筋,直到上课铃响起才匆匆跑回教室。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w+
35赞    阅读 3.37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