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过年才叫过年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时间过得好快,又要过年了,可是一点年味都没有,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也没有挨家串门的热闹,好像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

小时候

一到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弥漫,这是年的味道,让人晚上都幸福的睡不着的味道。

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话“那些年穷的像个孙子,但快乐的像爷”。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贴对联;

三十晚上熬一宿;

正月初一上街扭一扭…

还记得

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赶集了。

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新衣服,灯笼,花生瓜子糖块,鸡鸭鱼肉,水果,冻梨,冻柿子,春联,鞭炮,日历挂历…

妈妈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胖孩抱着个大鲤鱼!

为了更应景,弄一根树枝,上面绑上糖纸花儿,花花绿绿的特别喜庆,还要从集市上买一些假花,放在柜子上,有过年的喜庆!

还记得

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准备各种吃的了。

杀年猪,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这就是年的特权,烀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

杀年鸡,鸡、鱼、肘子、排骨是小时候过年的标准套餐,小时候吃的鸡都是小笨鸡,最有营养的鸡,皮薄发黄肉质紧实不疏松,炖出来的汤都是油黄不腻的,花了大价钱买的,小鸡炖蘑菇!

买一堆冻鱼,年夜饭那天吃的是活鱼,什么最好的食材都留到过年的那天!

蒸一锅又一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主食备的足足的,丰衣足食,希望明年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

储备饺子也是过年前准备的年货之一,包好的饺子冻上,可以包好几个馅的,酸菜,芹菜,过年前来小孩了晚上饿了,煮点!

冻梨,冻柿子,冰糖葫芦,冰淇淋,小时候家庭条件有限,吃新鲜的水果机会不多,冻梨、冻柿子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直流甜水还嘎嘎冰牙!

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了给一块,没意思了吃一块,软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那时候能嚼动硬糖,吃多少糖块都吃不够…

还记得

腊月二十四,那场怎么逃也逃不过的大扫除。

小时候过年前一定要来一场大规模的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来迎接新的一年;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绝对是过年前最难熬的一关啦,不能出去玩,被父母抓去大扫除。

还记得

腊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

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摔炮、擦炮、大地红、串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

坏坏的小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小时候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好像就在昨天…


还记得

腊月二十九就可以贴对联了。

毛笔字写的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围了,这家拿着红纸来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围着这个“文化人”,看着一笔笔写出来的春联,每家每户的春联都不一样,后来都买现成的,春联也越来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儿!小时候,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祖奶奶亲手剪的,比买的都好看!


贴春联就少不了送财神的,不管这一张薄薄的、贼劣质的财神画值多少钱,都得买,财神都送到家了,哪能拒之门外?

还记得

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

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烀肉,炒菜,炖鱼,酱肘子,大锅里煮着整鸡,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几乎所有肉类都齐聚了,而且每样的分量都很大,记得小时候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了又闻,急得团团转,就想吃年夜饭。

那时的我们以为每一次过年都会更加快乐,没想到长大后的过年竟是这般滋味。可能真正在过年的永远是那些孩子们吧!

还记得

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节联欢晚会。

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像现在这样,地位可崇高了。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赵本山的出现!

那时候全家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到了12点吃饺子,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才叫过年!


还记得

过年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

除了年夜饭、压岁钱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叠的板板整整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

还记得

新年不许说粗话不许剪头不许扫地不许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妈妈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你可以调皮放纵赛脸都不会被一顿胖揍,没事,过年嘛。只是有一个禁忌,尤其不能说“死”字,那多不吉利。

还记得

拜年串门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

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平时不敢想的金额的压岁钱!

那时候的压岁钱只有几块十块钱,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压岁钱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

妈,你说,我小时候那些压岁钱什么时候还我?

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到你口袋里,你揣着一大兜的好吃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还记得

那时最喜欢正月里的亲戚大聚会。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回来,姑姑姑父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几个孩子,平时不常见的哥哥姐姐都能见,结交超级多新的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

小时候

年是爸爸买回来的肉,是妈妈给我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毛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渐的一挂小鞭儿。小时候的年是期盼…

长大了

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是天南地北的奔波,是黑夜当做白天的混乱。

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547.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2-02
下一篇 » 02-04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霹雳球、火石球、碰碰球,80、90后的童年玩具,男孩子最喜欢了

90后肯定玩过这个,不同地方对它的叫法不一样,有叫霹雳球、火石球、啪啪球、碰碰球、火花球等等,反正就是那两个小圆球。男孩子特别喜欢玩这个玩具,它有一红一绿,两种颜色的小球,球表面涂有某种化学物质,拿手上就能闻到火石的气味。将...

《女娲补天》1985年出品的一部中国传统水墨动画

小忆为您推荐:[wsTaobao]style3,女娲补天,3[/wsTaobao]《女娲补天》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1985年出品的动画片,是一部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蓝本,结合传统艺术元素和现代动画技术创作的动画短片,采用我国上古壁画、岩画的色彩和人物造型,充分展示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女娲氏无私奉献的品质。开篇与创世故...

小学五年级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

80年代港风美女,个个美到窒息,是青春的回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美女,她们个个美艳与身材并存,风情万种、千娇百媚,在她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们是一个时代的顶级尤物,也是一代人的青春美好回忆。张敏出生在上海,19岁被永盛电影公司老板娘向太发掘,从而正式出道,...

80,90年代童年儿时的回忆,再也看不到的记忆中画面

1、白雪覆盖了村庄,街道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人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寒风中忙碌着。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那时候我们喜欢在雪地上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放学后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吃做好的热腾腾饭菜。2、有人耕作、有人放牧,不知已有多久没...

如果你身份证是410122开头,这几件事打死也不能忘记!

1、那一年,小时候的夏天,每每都会想吃冰棒,小孩们一定要缠着大人买一根,现在再贵的雪糕都吃不出当初的感觉了。2、那一年,菜市场的菜几乎都是绿色食品,都是可以放心吃的~3、那一年,我们外出是骑着自行车去的,不像现在,开着私家车,挤着公交。4、那一年,没有微信,我们坐在网吧玩QQ2000,用显示屏上的摄像头自拍。5、那一年,苹果还真的只是水果而已,能用上Call...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2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2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