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七月份双抢时节的独特风景和儿时乐趣,探索儿时的记忆

大英子

小忆为您推荐:

每当回忆起童年时代的七月份,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乡村空气中弥漫着的燥热气息和独特的田野风味。除了蝉鸣声,还有双抢时节忙碌而又美好的画面。多年过去,这些记忆依然历历在目,却又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每年七月份,南方的早稻开始成熟,农村迎来了双抢时节。田野里传来打稻机的轰鸣声,金黄色的稻田中,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有人弯腰割稻,有人脚踏打稻机,还有人忙着捡拾稻把,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繁忙之中。尽管天气炎热,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迎接丰收的喜悦。

双抢时节,田地里忙着抢收的人们

劳作间隙,人们会在阴凉处稍作休息,享受片刻宁静。西瓜成了最好的解暑佳品,大家边吃边聊,分享着一天的趣事。“打中午”的时间虽短,却让人至今难忘。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在忙碌的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

夜晚,田野变得静谧而美丽,繁星点缀下的夜空下,偶尔传来微风的声音。然而,这宁静很快被打破——一家人趁着月光赶往自家稻田进行抢收。这样的夜晚,不仅有劳动的辛苦,更有家庭团聚的温馨。孩子们也跟着大人一起,体验着这份特殊的夏日乐趣。

稻子收割完毕后,农田里还残留着许多稻茬。为了不影响插秧,人们采用人工踩掉稻茬的方法。孩子们常常参与其中,有时还能意外地发现几条黄鳝或泥鳅,增添了不少乐趣。踩稻根时需要小心,用力过猛不仅会让自己一身泥水,也可能影响稻苗的生长。

踩稻根,曾经的画面

插秧前,当地习惯用红线标记的绳子来确保秧苗整齐有序。通常由小孩负责拉线,按照红点的位置插秧,避免了秧苗过密或稀疏的问题。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实际上需要细心和耐心,是孩子们学习责任感的好机会。

时光飞逝,如今那些熟悉的双抢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收割机作业。但那段充满汗水与欢笑的日子,将永远留在心中,成为我们最珍贵的记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69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3-05
下一篇 » 03-07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小团队配合的游戏,骑马打仗,驾~驾~

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被骑的就是马。主要在沙地上打,否则摔下来太疼。首先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当马的...

献给70后的我们

70后的我们,属于我们的青春,在无意识当中,已悄无声息的离我们远去。惊诧间,看到自己已经步入中年的行列。曾经,青春年少的时候,疯玩过酒吧,在那里挥霍着青春时期的驿动。70后的我们,生在一个刚刚饱和,不太富裕的年代。年幼时,没亲身领略过所谓的大锅饭,只听上面的大哥哥、大姐姐她们议论过,父母生我们时,落后了大锅饭年代后。小时候,稚嫩的声音演绎过那个年...

国产经典动画《崂山道士》,70后、80后的回忆

小忆为您推荐:[wsTaobao]style3,崂山道士,3[/wsTaobao]一部经典的国产动画片《崂山道士》,源自中国著名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短篇小说。198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木偶动画片,采用木偶动画形式,由虞哲光执导并参与编剧,还邀请了虞哲光、程之等参与配音工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寓...

盘点80后的那些经典语录

80后,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人,我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也经历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我们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经典语录,它们既是我们青春的见证,也是时代的印记。“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3w+
35赞    阅读 3.31w+
26赞    阅读 2.07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