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小学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珍珠鸟》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珍珠鸟》是冯骥才先生于1984年精心雕琢的一篇散文佳作。在这篇作品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一丛翠绿的吊兰中,一只红嘴小精灵——珍珠鸟,在鸟笼里欢快地飞来飞去。这幅和谐的图景,宛如一首赞美人与动物之间深厚情谊的颂歌。同时,它也寓言式地暗示了信赖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此文语言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其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珍珠鸟》

冯先生的语言如春风拂面,轻柔又婉约。但其中又不乏情感的波澜,使得整个叙述显得跌宕起伏。他情感浓郁,描绘细腻,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深沉的情感。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文采,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篇文章就像一颗璀璨的珍珠,虽小却光芒四射,令人爱不释手。它不仅是一篇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佳作,更是冯骥才先生对生活、对人性的一次深刻反思。

课文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当代作家,也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著)、《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等。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4年1月,最初发表在1984年2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此后,《青年文摘》及诸多的散文选本、散文鉴赏集或散文欣赏辞典中,都收进了它。它拥有广泛的读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这篇以“信赖”为主题的短小散文能受到如此多的青睐,足以说明其内容和形式的独具一格。

冯骥才原本是画家,对中国画颇有造诣,“文革”期间因历受磨难,有感而发,转而进行文学创作。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515.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2-28
下一篇 » 09-28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扔沙包,丢沙包,每个人童年都玩过

课间的时候,疯跑出去,去玩扔沙包。80后的你,做过吧。将参加游戏的人分为两组,一组扔沙包,另一组躲沙包。扔沙包的一组再分两组站在场地的两端,躲沙包的一组站在中间。两头扔沙包的轮流砸中间躲沙包的人,如被砸中则退下。如果躲沙包的人接住沙包,则多一条命。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躲沙包的人全部退下,两组人互换,游戏重新开始。如果人数为4人以上,则两边的投手联手...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传统儿童游戏的魅力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编花篮》是一个既简单又充满乐趣的游戏。这个游戏适合三人或更多人一起玩,它不需要特别的道具,只需要孩子们手拉手站成一圈,然后依次将一只脚搭在旁边小伙伴的腿上,形成一个稳固的“花篮”结构。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人将自己的...

周传雄《黄昏》经典MV,20世纪歌曲百听不厌,80后、90后的回忆

《黄昏》歌手:周传雄歌词:陈信荣歌曲:周传雄发行日期:2000年12月28日发行专辑:Transfer(忘记)附歌词过完整个夏天忧伤并没有好一些开车行驶在公路无际无边有离开自己的感觉唱不完一首歌疲倦还剩下黑眼圈感情的世界伤害在所难免黄昏再...

小团队配合的游戏,骑马打仗,驾~驾~

一个人背着另一个人,被骑的就是马。主要在沙地上打,否则摔下来太疼。首先十几个孩子分成两拨,然后自愿组合,两人一组,一般比较高大的孩子当马,把另一个背起来,然后两拨人就上马开打,对冲。骑马的人可以用手拉扯对方,只要把人从马上拉下来或使对方连人带马一起摔到,对方这一对就得下场,直至对方一对都不剩。当马的...

博物馆中的这些物件,让我有种穿越的感觉

看到博物馆中摆放的这些物件,突然感觉自己也可以放到博物馆了。新华字典、计算器、厚厚的笔记本电脑、都成“古代”的物品了吗?看这些物品的时候,有种自己是穿越回去的感觉,是以一个熟读历史的未来人的身份看现在一样,溥仪后来回故宫的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看到大头电脑,想起了第一次上电脑课,那时候还叫微机。老师教我们开关机、认识专业...

看看二十年前的网页,追溯互联网的记忆

对于大多数年经人来说,我们处于一个成熟的互联网环境之下,各种优美的设计到处都是。来看看互联网初期,二十年前的网站都长什么样。新浪网2000年8月20年前的新浪网到现在看上去依旧耐看,作为国内互联网早期三大门户之一,新浪的黄白配色布局让人记忆深...

怀念童年时光里的酸甜棠梨,探寻乡村记忆中的自然美味与欢乐

路过一个村庄,看到种植棠梨树,想起童年时期,在农村老家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对于很多在乡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棠梨是童年的最爱零食之一。那股又酸又涩的味道,至今仍能勾起满满的童年记忆。小时候,村子东边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棠梨树。每到春季,纯白的...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w+
35赞    阅读 3.37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