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童年小时候的记忆,它叫“赶集”

usold

年纪一大,就会不时的想起小时候。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弯弯曲曲的,脚印也是歪歪扭扭的,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常常在想:“熬过这一阵子,就真的要放松自己了,以后活轻松一点,回到老家去,把老房子翻修一下,或者新建一栋房子,小院里可以种花,屋后的上坡可以种果树,旁边的土地上,可以种茶。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搬一张椅子,坐在瓜棚上纳凉。冬天了,就围着火炉,打个盹,看看电视,和心爱的人聊天……”

可是,“熬过一阵子”,到底要熬多久,才是个头?从年轻时候,熬到了中年,现在依旧无法摆脱生活的“磨难”。幸福在心中,慢慢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其实,我们一直都怀念童年的“苦日子”,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从这座城市搬到了那座城市,我们的心一直停留在“家乡”。每次回到家乡,才感觉睡得踏实,活得自然。

童年的记忆中有一种叫“赶集”。赶集的时候,就是我们当初“进城”的时候。赶集,是我们进城的一个源头,集市也是我们奔向幸福的“出发点”。

有一种记忆叫赶集

那时候的家庭,家家户户都很穷,村里有一个万元户,都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

很多人,还住在低矮的土砖房里,或者住在祖辈留下的青砖瓦房里。

一个月吃一顿肉,也是常事;一件衣服一家人都穿过,也不奇怪,打补丁的衣服,也不觉得有多丑,不会觉得没有面子。

物品的交换、买卖,大部分都要到集市上去。每个乡都有一个地方赶集,有的村,人口很多,也设立了集市。

赶集的日子,一般按照农历的日期分为“初三、初六、初九”,或者是“初二、初五、初八;初一、初四、初七”,也有的地方,按照阳历来定日子,十天里,有三个赶集日,部分发达一些的地方,十天有四个赶集日,把位数为“零”的日子,也算做赶集日。

在赶集日的前一天,父母就会准备好去集市上要卖的东西,并且想好要买的东西。

到了赶集日,父母早早起床,挑着青菜、玉米、稻谷,或者赶着牛羊,挑着小猪仔,就匆匆忙忙往集市赶。

集市很热闹,就像现在城里的一条大街,集市里还有农贸市场,那是最热闹的地方。

有很多小贩在集市上逛,要买一些农产品,然后运到城里或者其它地方去卖。

小贩和农民讨价还价的声音很大,有时候还会起争执。

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养出来的牲畜,不卖一个满意的价钱,觉得愧对了自己。

小贩就觉得,越便宜越好,他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集市上的农产品,价格很不稳定,特别是到了某种东西集中上市的时候,有的东西几乎是“不计成本”地卖出去了。

如果不卖出去,那么东西就要挑回去,浪费了体力,指不定下次再来集市,还是卖不到好价钱,因此把东西“贱卖”了,也是常事。

有一种记忆叫赶集

父母把自家的东西,在集市上卖完了,就走进了商铺。买几包烟、几包盐、几尺布、一件新衣服、一包饼干……去赶集的时候挑着担子,回来的时候,还是挑着担子。

当父母赶集回来,拿出买来的东西,分给家里的孩子,那一刻,是全家人最幸福的时候。

只要是新衣服,不管什么颜色、款式,我们都喜欢,都值得我们炫耀好长一段时间。

小时候,最幸福的是和父母一起去赶集的时候。去集市的时候,我们帮父母拿东西,甚至用小竹筐,也挑一担东西。

一路上,我们走得很快,就怕错过了赶集的时间,东西就卖不出去了。

到了集市上,父母卖东西去了,我们就可以趁机到处逛一逛。集市上的东西真多啊,人也真多啊。

商店里,琳琅满目的东西,让我们目不暇接,常常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但不好意思开口要父母买。家里没什么钱,每个人都要懂得“勤俭节约”。

有一种记忆叫赶集

有时候,集市上可以看戏,一些跑江湖的戏班子,或者乡里请来的戏班子,在集市的一旁,搭一个舞台,就“咿咿呀呀”开唱了。

那时候的戏,唱得真好听,有些曲调,多年以后,都还记得。

到了中午时分,很多赶集的人,陆陆续续回家去了,虽然集市上有包子馒头,也有吃饭的地方,但是赶集的人,舍不得买。

能够在集市上买几个包子,吃一顿饭,都是很幸福的事情。记得有一次赶集,到了中午一点多钟,母亲还没有卖完青菜,母亲就拉着我去吃面条。

面条没有放肉,也没有骨头汤,但味道很香,大概是我们太饿了吧。

有一种记忆叫赶集

现在的农村,也有集市,但已经不热闹了。农村的东西少了,多半是一些城里人把城里的东西运到集市去卖。

赶集的人,也多为年纪大的人,多半是买一些农具或者农资。

还有的村子,村口就是水泥路,家里有摩托车,小车,赶集也不要走路了,还随时可以去城里买东西了,就不再期待赶集日。

过年的时候,集市会热闹一些,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回到了村里,也喜欢到集市去看看,回忆曾经的“热闹”生活。

很多地方的集市,已经不再赶集了,店铺也陆续关闭了,不再像“小城市”。一些偏远的村子,也就是几个老人在家留守,要买什么东西,就打电话给城里的儿女,下次儿女回家,就顺便带回来。

城里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天赶集”,但总是没有赶集的幸福感觉。

我们的青春一去不返,记忆中的“集市”,却根深蒂固,见证了我们成长、见证我们离开家乡的步伐……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162.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5-14
下一篇 » 05-14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吃蘑菇就会长大的小人《超级玛丽》,你通关了吗

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吃蘑菇就会长大的小人呢!没错,就是陪伴我们多年的超级玛丽,一蹦一跳,或许大家现在想起来当时咱们玩的场景,还会笑吧!是否那经典的音乐伴随着我们的脑海,在变化着呢!那些年,我们逝去的青春,都已不在,现在,只是成为我的小时候最美好的回忆,有时候,我们会感叹,要是能在回到从前该多好,可也只是感叹,我们都知道,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所以,小编在此,只为了...

一篇《70后的我》表达了多少心声,很有同感

曾经的年少轻狂,早已荡然无存。曾经的花样年华,早已悄然而逝。70后的我已经开始站在了30岁的尾巴上,面对四十不惑,我是不是还可以昂着头,信誓旦旦地说,我依然年轻。是的,年轻就是资本,面对80、90后的异军突起,70后的我是否还年轻?曾经,骄傲的我怀着远大的理想,奔向这陌生的城市,只为寻找内心深处最真的梦想。曾经,生活得再艰难,都会想着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

渐行渐远,纪录70后的记忆

渐行渐远......曾经校园门前那条长长的河堤,曾经教室西边那方碧草芳萋的百草园,还有在河堤漫步、在百草园读书的你、我......只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相聚在熙熙攘攘的饭店里,推杯换盏之间我们感慨岁月的转瞬即逝,我们扼腕叹息曾经青葱岁月里太多已做过的笨拙的傻事和未来得及做的太多的遗憾,我们回忆着曾经那份略带青涩的美丽......我们笑着,眼角皱纹弯弯,我...

80、90小时候看过的经典动画片(一)

一、猫和老鼠小时候最喜欢看杰瑞,倒霉卤莽的汤姆,一架打了几十年。如果要评选银幕上人气最高的一对冤家,《猫和老鼠》中的汤姆和杰瑞绝对榜上有名。当时记忆最深的还有每集结束后的狮子吼的标志,就是现在每当不开心或者无聊的时候还会把它翻出来看。二、唐...

1990年迎新春文艺晚会,赵本山首次出现春晚舞台

这届春晚中赵本山、黄晓娟表演小品《相亲》,这也是赵本山第一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宋祖英演唱了一曲《小背篓》,从这一年起,宋祖英连续二十多年都参加了春晚。陈佩斯、朱时茂出演小品《主角与配角》;岳红、巩汉林出演小品《打麻将》。此次晚会采用擂台赛方式,李默然任裁判,晚会分为三个团队:歌舞队、戏剧队和曲艺队。歌舞队的队长是阚丽...

80后的那些怀旧零食、玩具!你还记得哪些老物品?

相对于60、70后,80后可以说是相当幸福的一代。那时候的零食也多样化了,也是比较丰富的,玩具也比较好玩了,也有一些“高科技”玩具了。老冰棍,可以说夏天的最爱,没有什么能比在炎热的夏天来一根老冰棍更爽的事了。现在虽然还有在卖,不过,老...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传统儿童游戏的魅力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编花篮》是一个既简单又充满乐趣的游戏。这个游戏适合三人或更多人一起玩,它不需要特别的道具,只需要孩子们手拉手站成一圈,然后依次将一只脚搭在旁边小伙伴的腿上,形成一个稳固的“花篮”结构。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人将自己的...

长大,只是小时候的梦想

越长大越孤单。那些天真无邪的童年岁月真的一去不复返了,那些我们曾经折过纸飞机的纸张早已泛黄了,儿时的同伴早已成陌路人了,各奔东西,时间竟是如此的残酷。小时候,总想快快的长大。因为长大了就不需要受到师长与父母的各种约束,不用再听到他们那喋喋不休的教训,更不用再为他们那种杀死人的眼神担惊受怕。长大了,自己可以自由自在的,不需要理会别人怎么看。总之,在那时看来,长...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w+
35赞    阅读 3.37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