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童年小时候的记忆,它叫“赶集”

usold

年纪一大,就会不时的想起小时候。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路,弯弯曲曲的,脚印也是歪歪扭扭的,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

常常在想:“熬过这一阵子,就真的要放松自己了,以后活轻松一点,回到老家去,把老房子翻修一下,或者新建一栋房子,小院里可以种花,屋后的上坡可以种果树,旁边的土地上,可以种茶。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搬一张椅子,坐在瓜棚上纳凉。冬天了,就围着火炉,打个盹,看看电视,和心爱的人聊天……”

可是,“熬过一阵子”,到底要熬多久,才是个头?从年轻时候,熬到了中年,现在依旧无法摆脱生活的“磨难”。幸福在心中,慢慢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其实,我们一直都怀念童年的“苦日子”,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从这座城市搬到了那座城市,我们的心一直停留在“家乡”。每次回到家乡,才感觉睡得踏实,活得自然。

童年的记忆中有一种叫“赶集”。赶集的时候,就是我们当初“进城”的时候。赶集,是我们进城的一个源头,集市也是我们奔向幸福的“出发点”。

有一种记忆叫赶集

那时候的家庭,家家户户都很穷,村里有一个万元户,都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

很多人,还住在低矮的土砖房里,或者住在祖辈留下的青砖瓦房里。

一个月吃一顿肉,也是常事;一件衣服一家人都穿过,也不奇怪,打补丁的衣服,也不觉得有多丑,不会觉得没有面子。

物品的交换、买卖,大部分都要到集市上去。每个乡都有一个地方赶集,有的村,人口很多,也设立了集市。

赶集的日子,一般按照农历的日期分为“初三、初六、初九”,或者是“初二、初五、初八;初一、初四、初七”,也有的地方,按照阳历来定日子,十天里,有三个赶集日,部分发达一些的地方,十天有四个赶集日,把位数为“零”的日子,也算做赶集日。

在赶集日的前一天,父母就会准备好去集市上要卖的东西,并且想好要买的东西。

到了赶集日,父母早早起床,挑着青菜、玉米、稻谷,或者赶着牛羊,挑着小猪仔,就匆匆忙忙往集市赶。

集市很热闹,就像现在城里的一条大街,集市里还有农贸市场,那是最热闹的地方。

有很多小贩在集市上逛,要买一些农产品,然后运到城里或者其它地方去卖。

小贩和农民讨价还价的声音很大,有时候还会起争执。

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养出来的牲畜,不卖一个满意的价钱,觉得愧对了自己。

小贩就觉得,越便宜越好,他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集市上的农产品,价格很不稳定,特别是到了某种东西集中上市的时候,有的东西几乎是“不计成本”地卖出去了。

如果不卖出去,那么东西就要挑回去,浪费了体力,指不定下次再来集市,还是卖不到好价钱,因此把东西“贱卖”了,也是常事。

有一种记忆叫赶集

父母把自家的东西,在集市上卖完了,就走进了商铺。买几包烟、几包盐、几尺布、一件新衣服、一包饼干……去赶集的时候挑着担子,回来的时候,还是挑着担子。

当父母赶集回来,拿出买来的东西,分给家里的孩子,那一刻,是全家人最幸福的时候。

只要是新衣服,不管什么颜色、款式,我们都喜欢,都值得我们炫耀好长一段时间。

小时候,最幸福的是和父母一起去赶集的时候。去集市的时候,我们帮父母拿东西,甚至用小竹筐,也挑一担东西。

一路上,我们走得很快,就怕错过了赶集的时间,东西就卖不出去了。

到了集市上,父母卖东西去了,我们就可以趁机到处逛一逛。集市上的东西真多啊,人也真多啊。

商店里,琳琅满目的东西,让我们目不暇接,常常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但不好意思开口要父母买。家里没什么钱,每个人都要懂得“勤俭节约”。

有一种记忆叫赶集

有时候,集市上可以看戏,一些跑江湖的戏班子,或者乡里请来的戏班子,在集市的一旁,搭一个舞台,就“咿咿呀呀”开唱了。

那时候的戏,唱得真好听,有些曲调,多年以后,都还记得。

到了中午时分,很多赶集的人,陆陆续续回家去了,虽然集市上有包子馒头,也有吃饭的地方,但是赶集的人,舍不得买。

能够在集市上买几个包子,吃一顿饭,都是很幸福的事情。记得有一次赶集,到了中午一点多钟,母亲还没有卖完青菜,母亲就拉着我去吃面条。

面条没有放肉,也没有骨头汤,但味道很香,大概是我们太饿了吧。

有一种记忆叫赶集

现在的农村,也有集市,但已经不热闹了。农村的东西少了,多半是一些城里人把城里的东西运到集市去卖。

赶集的人,也多为年纪大的人,多半是买一些农具或者农资。

还有的村子,村口就是水泥路,家里有摩托车,小车,赶集也不要走路了,还随时可以去城里买东西了,就不再期待赶集日。

过年的时候,集市会热闹一些,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回到了村里,也喜欢到集市去看看,回忆曾经的“热闹”生活。

很多地方的集市,已经不再赶集了,店铺也陆续关闭了,不再像“小城市”。一些偏远的村子,也就是几个老人在家留守,要买什么东西,就打电话给城里的儿女,下次儿女回家,就顺便带回来。

城里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天赶集”,但总是没有赶集的幸福感觉。

我们的青春一去不返,记忆中的“集市”,却根深蒂固,见证了我们成长、见证我们离开家乡的步伐……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162.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5-14
下一篇 » 05-14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追忆校园,离别总在悄然之中

读书的时候等着毕业,而工作了才好怀念学生时代。突然想读书,想好好学英语考出个四六级,想记住那些公式而数学考及格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1、班主任是什么:就是一个破坏完你友情再破坏你爱情还不放过你亲情的人2.、升旗时注意力不是在国旗上,而是看看国歌奏完时,国旗是不是正好停在杆顶3、上学时总有那么一种感觉。100元不能破开,破开很快就没有了。4、特别喜欢...

盘点80、90后都喝过的哪些经典饮料?你喝过几种呢?

每个小伙伴的童年都有自己爱吃的零食,而80、90后的成长历程中,见证了饮料市场的蓬勃发展。从碳酸饮料到果汁,从茶饮到咖啡,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饮料记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许多经典的饮料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欢乐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饮料,看看你是否都喝过。荔枝汽水珍珍牌的荔枝汽水,在90年代...

小时候的神器,小霸王学习机,带你飞

小霸王学习机,其实就是游戏机,和FC相比其实没多大区别,只不过把主机换成了电脑键盘的形状。小霸王的策略很明智,广告打得好,那首《小霸王拍手歌》,深深吸引孩子的关注;打着学习的大旗,让许多家长接受,把小霸王学习机买回来家。于是无数80后、90后的课余生活就丰富了起来。因为小霸王兼容绝大部分FC上的游戏,所以节假日里,电视机前,插上各种卡带,搓着手柄,没日没夜的...

8090后童年经典游戏“东南西北”怎么玩?零成本高快乐的课间回忆

8090后的课间十分钟从不无聊,必玩的“东南西北”折纸游戏,是课间十分钟最火的童年回忆。一张皱巴巴的作业纸、半张挂历边角料,经过几番对折翻转,就能变出一个会“说话”的小机关——这就是风靡校园的“东南西北”折纸游戏。能让一群孩子围在一起,笑...

农村孩子的最爱玩具,链条枪,又叫火柴枪

小时候最喜欢在老家了,地方大,玩得嗨。和一群小破孩们一起玩“打仗”,一枪在手,天下我有,走街串巷,无所不能!那时候很少有自己买玩具枪的,也买不起,都是动手做的,先是用纸做一把,后来开始用木头做枪,但都是徒有其形而已,后来不知道是哪位...

童年的自制火柴枪,唤醒童年的记忆,创意与欢乐的象征

在电子设备尚未普及的时代,我们的童年充满了自制玩具的乐趣,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火柴枪。这种简单却充满创意的玩具,通常由铁丝、橡皮筋及木片构成,利用橡皮筋的弹力将点燃的火柴射出。虽然看似简陋,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它充满了神秘的魅力和力量。制作火柴枪...

谁还记得九制陈皮,甜甜的带点酸,一股陈皮的芳香,小时候很爱吃

稀罕玩意哈,谁还记得这个九制陈皮哈,甜甜的带点酸,一股陈皮的芳香,小时候很爱吃。小时候每次去郊游,九制陈皮是必带的零食,因为晕车、晕船时吃,效果很好。当然啦,口味自然是不错的,不然哪个小孩子愿意吃呢?这可稀罕了,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名吃之...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2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2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