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过春节我们家买了饼干

usold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东北中苏边境承受巨大的战争压力。老家是边陲重镇,有大型军用机场、兵工厂。同时又是铁路枢纽、当时一些重要的国营厂矿比较集中。举个例子:国营第一橡胶厂原来厂址是在沈阳。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出于战备安全考虑结果搬迁到当时的大后方——黑龙江,也就是我们那儿。结果没想到进入六、七十年代国际安全环境突然恶化,反倒成为送到别人家门口的靶子。一旦开战肯定会首当其冲、在劫难逃。

回忆起那时候,市里的机关单位都已经做好疏散准备、我熟悉的几位阿姨据说都已经接到通知一旦有事和机关档案一块转移。军队四处调动开始布防。市里的民兵也都集中起来,枪支弹药都已经下发到各单位武装部。隔三差五,在街头就能看到民兵们在组织操练。

市里不时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进行演习。我们那儿距离中苏边境只有一百多公里,那时候人们都说苏联飞机飞过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儿。当时家里订阅了一份航空知识,我翻看过当时米格21飞机进行超音速飞行也真就是十分钟八分钟的事儿。

母亲单位位于市中心主街,是一栋多年前修建、看起来很坚固的三层旧楼。在当时已经算是市中心制高点。在朝向火车站一侧的楼顶构筑有掩体。有点像电影里面的炮楼,只不过没有那么高大。武装部就在通向楼顶的一侧办公。

记得当时通向楼顶的楼梯间里面,长时间摆放着一些民兵演习用的靶子、还有一些弹药箱子。进入80年代以后转入经济建设时期,头几年民兵的枪弹管理开始放松。有几年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要上几枚纸手榴弹拿回家当爆竹用。

这种民兵训练用的纸手榴弹爆炸以后威力没手榴弹那么大,不过在当时“咣”地一声也有点地动山摇的感觉。母亲年轻时候参加工作早又要求进步,大概也喜欢摆弄枪。那时候,到过年通过关系弄几枚纸手榴弹玩玩并不是多大点事儿。

我清清楚楚记得1979年过春节之前,母亲特地托人买到了十斤二十斤饼干以防万一。在我记忆中,家里从来都没买过那么多饼干。在当时那应该算是一笔极大的支出。如果不是到了紧张关头,母亲轻易不会做出这样的采购。当时饼干买回来以后,母亲也没有刻意渲染紧张形势,她那时根本就没说什么。

一开始都以为是为过春节准备的,结果后来边境上形势就开始严峻起来,大家也都能感觉到可能要打仗了、而且是要打大仗。当时听那些有经验的转业干部、复员军人讲,备战的气氛明显不同于上一次珍宝岛冲突。

因为担心逢年过节放松警惕性,容易遭受突然袭击。结果1979年的春节,大家提心吊胆的也都没过好。有些好东西,比如饼干还有糖块都没来得及吃。其实那应该都是为了准备打仗才准备的。

而且我记得饼干买回家以后都是原封未动,直接打包装到帆布制的行军背包里面。搁到平时我们都不进入的小屋里面,谁也不让动。旁边还准备了几个灌满白开水的军用水壶,都是放在一块的。关键时刻随时能拿起来就走。后来想想,真有点枕戈待旦的意思。

因为我们家就住在火车站附近,距离市政府地革委公安局都不远。在当时来看,怕一旦打起来这地方容易挨飞机轰炸。那时候我们家是在人口稠密、比较热闹的街道上。周围离多老远都没有空地,也没有像样的防空洞。当时火车站前广场倒是有市里重点的人防工程。但真要是有事儿,那地方躲还来不及呢。没有老百姓说非得要躲到那里面避难的。

这种焦虑和紧张一直持续了能有三个月时间。

结果到后,仗最终也没能打起来。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但是经历过来的人也许都有一种躲过一劫的庆幸。

等到市里面表态没有了战争威胁,储备起来的饼干才敢陆陆续续拿出来吃掉。主要是母亲也不必再担心打仗,兵荒马乱的带上一家人四处躲避凛冽的炮火。

1979年饼干的滋味就不说了。虽然只是作为军供物资由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缺油少糖的廉价饼干,但在70年代还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高口味”精美食物。一连吃了好几个月。

所以现在一看到饼干就回想起当年,始终心存敬畏。我吃饼干从来都是用手接着吃,不敢掉渣。有过期的饼干我都能想办法吃掉。

人应该心存敬畏。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在平民百姓的眼中,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

在东北这块土地上从1900年庚子俄难算起,120年时间里建国前就不说了,自打建国后: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曾写过一篇老家的支前民工从丹东回国以后走丢了结果自己一路要饭走回黑龙江的短文;

  • 1965年抗美援越战争爆发,我大舅家的二哥当时在高炮部队奔赴越南参战。回国后转业到地方上的区街企业当副厂长;

  • 1969年珍宝岛冲突,当时珍宝岛所在的虎林县后来就隶属于我们地区管辖;

  •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中苏边境吃紧。我大姨家的表哥在沈阳军区的坦克部队服役,当时参与战备调动;

更不要说文革十年,遍及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殃及无辜的全面内战、武斗冲突。

真正的长治久安、和平建设年代,也就是从80年代开始的。80、90、00、10,到现在40年的和平、稳定,值得所有人去珍惜。


文章源于网络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295.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6
下一篇 » 10-11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1992年迎新春文艺晚会,你的经典回忆是不是从这里开始

这一届晚会主题是“除夕大拜年,十年再回首,荧屏心相印,欢乐进万家,相聚在今宵,爆竹贺新春”。在小品《妈妈的今天》中的台词“探戈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摇两呀两回头”,是春晚的经典台词之一。赵丽蓉发明的“探戈”舞步,可让观众学了好长时间;也是从这里开始,赵丽蓉和巩汉林的合作开始了一对“母子”搭档的黄金岁月,也为众多80后、...

1997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同年香港回归

这一届晚会包括香港回归相关题材节目。董文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孙国庆、彭羚唱起《公元1997》,为香港回归,献上自己的一片心意。在魏积安、高秀敏的小品《柳暗花明》推出“中国猛男”一词,并获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三等奖。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1997年2月6日导演:袁德旺主持人:赵忠祥、倪萍、程前、亚宁、朱...

模仿界的天才洛桑,80、90后你还记得吗?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节目《洛桑学艺》,里面那个“小胖子”让人记忆犹新啊,当时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再看完《洛桑学艺》后就没看过他的节目了,后来才知道他去世了,说是出车祸,没抢救过来。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叫洛桑,90年代的传奇。他原名...

这些珍贵老照片,60后70后80后童年的回忆(二)

一组中国最真实的老照片,带60、70、80后们我一起重拾童年的趣事,童年的回忆。那个年代的阳黄历,过一天都要撕掉一页,而且这上面还有很多小窍门、小知识等非常的实用。在过去没喝过健力宝,因为是农村的,但是听城里的孩子说能喝上健力宝也是蛮奢侈...

上古十大揍孩子的神器,你爸妈用什么打过你最顺手了

现在的孩子都讲究什么科学养娃,不能打不能骂,要给他讲道理。能说这话的人肯定不带娃,养娃是要给他给多的爱,但必要的时候,还得来这么一下才管用。90后之前的小朋友,哪个小时候没挨过揍呢。小时候爸妈揍的时候,手边有什么用什么,不用挑,都是嘎嘎好...

来看十件记忆中的老物件,回忆青葱岁月,记录旧时光!

人总是会睹物思情,年华虽已逝去,但岁月的影子却会印在一个又一个的老物件上。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物品,被收藏在某一个角落里,慢慢的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就像年迈的我们,也会慢慢的被人遗忘。1、旱烟袋在老家很常见,似乎在那个年代无论男女都好这一口,而...

你还记得一部小汽车找妈妈的动画片吗?嘿!奔奔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部小汽车找妈妈的动画片,小汽车叫奔奔,它是从蛋壳里面生出来的,还会说话。相信80后的小伙伴对这部动画片应该都很熟悉!简介一部1985年日本出品的动画片,一共130集。剧情奔奔是个非常奇怪的汽车形生物,身体是可爱的黄色。...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东方小故事》主题曲

《东方小故事》,一部1994年播出的历史类电视剧,一集一个小故事,是多数儿童的文化启蒙剧。分两部分:古代版(100集)和近代版(50集),见详细《中华文化启蒙电视剧《东方小故事》》。片头曲也是直击记忆深处,曲是朗朗上口,词是有深度有意义...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