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过春节我们家买了饼干

usold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东北中苏边境承受巨大的战争压力。老家是边陲重镇,有大型军用机场、兵工厂。同时又是铁路枢纽、当时一些重要的国营厂矿比较集中。举个例子:国营第一橡胶厂原来厂址是在沈阳。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出于战备安全考虑结果搬迁到当时的大后方——黑龙江,也就是我们那儿。结果没想到进入六、七十年代国际安全环境突然恶化,反倒成为送到别人家门口的靶子。一旦开战肯定会首当其冲、在劫难逃。

回忆起那时候,市里的机关单位都已经做好疏散准备、我熟悉的几位阿姨据说都已经接到通知一旦有事和机关档案一块转移。军队四处调动开始布防。市里的民兵也都集中起来,枪支弹药都已经下发到各单位武装部。隔三差五,在街头就能看到民兵们在组织操练。

市里不时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进行演习。我们那儿距离中苏边境只有一百多公里,那时候人们都说苏联飞机飞过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儿。当时家里订阅了一份航空知识,我翻看过当时米格21飞机进行超音速飞行也真就是十分钟八分钟的事儿。

母亲单位位于市中心主街,是一栋多年前修建、看起来很坚固的三层旧楼。在当时已经算是市中心制高点。在朝向火车站一侧的楼顶构筑有掩体。有点像电影里面的炮楼,只不过没有那么高大。武装部就在通向楼顶的一侧办公。

记得当时通向楼顶的楼梯间里面,长时间摆放着一些民兵演习用的靶子、还有一些弹药箱子。进入80年代以后转入经济建设时期,头几年民兵的枪弹管理开始放松。有几年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要上几枚纸手榴弹拿回家当爆竹用。

这种民兵训练用的纸手榴弹爆炸以后威力没手榴弹那么大,不过在当时“咣”地一声也有点地动山摇的感觉。母亲年轻时候参加工作早又要求进步,大概也喜欢摆弄枪。那时候,到过年通过关系弄几枚纸手榴弹玩玩并不是多大点事儿。

我清清楚楚记得1979年过春节之前,母亲特地托人买到了十斤二十斤饼干以防万一。在我记忆中,家里从来都没买过那么多饼干。在当时那应该算是一笔极大的支出。如果不是到了紧张关头,母亲轻易不会做出这样的采购。当时饼干买回来以后,母亲也没有刻意渲染紧张形势,她那时根本就没说什么。

一开始都以为是为过春节准备的,结果后来边境上形势就开始严峻起来,大家也都能感觉到可能要打仗了、而且是要打大仗。当时听那些有经验的转业干部、复员军人讲,备战的气氛明显不同于上一次珍宝岛冲突。

因为担心逢年过节放松警惕性,容易遭受突然袭击。结果1979年的春节,大家提心吊胆的也都没过好。有些好东西,比如饼干还有糖块都没来得及吃。其实那应该都是为了准备打仗才准备的。

而且我记得饼干买回家以后都是原封未动,直接打包装到帆布制的行军背包里面。搁到平时我们都不进入的小屋里面,谁也不让动。旁边还准备了几个灌满白开水的军用水壶,都是放在一块的。关键时刻随时能拿起来就走。后来想想,真有点枕戈待旦的意思。

因为我们家就住在火车站附近,距离市政府地革委公安局都不远。在当时来看,怕一旦打起来这地方容易挨飞机轰炸。那时候我们家是在人口稠密、比较热闹的街道上。周围离多老远都没有空地,也没有像样的防空洞。当时火车站前广场倒是有市里重点的人防工程。但真要是有事儿,那地方躲还来不及呢。没有老百姓说非得要躲到那里面避难的。

这种焦虑和紧张一直持续了能有三个月时间。

结果到后,仗最终也没能打起来。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但是经历过来的人也许都有一种躲过一劫的庆幸。

等到市里面表态没有了战争威胁,储备起来的饼干才敢陆陆续续拿出来吃掉。主要是母亲也不必再担心打仗,兵荒马乱的带上一家人四处躲避凛冽的炮火。

1979年饼干的滋味就不说了。虽然只是作为军供物资由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缺油少糖的廉价饼干,但在70年代还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高口味”精美食物。一连吃了好几个月。

所以现在一看到饼干就回想起当年,始终心存敬畏。我吃饼干从来都是用手接着吃,不敢掉渣。有过期的饼干我都能想办法吃掉。

人应该心存敬畏。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在平民百姓的眼中,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

在东北这块土地上从1900年庚子俄难算起,120年时间里建国前就不说了,自打建国后: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曾写过一篇老家的支前民工从丹东回国以后走丢了结果自己一路要饭走回黑龙江的短文;

  • 1965年抗美援越战争爆发,我大舅家的二哥当时在高炮部队奔赴越南参战。回国后转业到地方上的区街企业当副厂长;

  • 1969年珍宝岛冲突,当时珍宝岛所在的虎林县后来就隶属于我们地区管辖;

  •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中苏边境吃紧。我大姨家的表哥在沈阳军区的坦克部队服役,当时参与战备调动;

更不要说文革十年,遍及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殃及无辜的全面内战、武斗冲突。

真正的长治久安、和平建设年代,也就是从80年代开始的。80、90、00、10,到现在40年的和平、稳定,值得所有人去珍惜。


文章源于网络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295.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6
下一篇 » 10-11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童年十大经典网页小游戏,不知陪伴了多少个夜晚!

第一批90后游戏爱好者玩的还是flash、或者一些网页游戏。然而这并不妨碍它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数的快乐,没有什么比放学后、寒暑假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更值得高兴的了,4399是不是哈。下面这十大经典网页游戏,你的童年是否和它一起度过的呢?黄...

一颗牙齿的掉落,忽然想起儿时的童趣

你还记不记得你什么时候开始换牙的?还能记起换牙时的情景吗?小孩子差不多在五岁左右,会陆陆续续的换牙,一颗接着一颗,重复着“松动-掉落-长出”的过程。满口的乳牙全部换完基本上要经历6-7年。有没有想起牙齿挂在牙龈上的感受?你是不是也喜欢用舌头去...

80后的那些怀旧零食、玩具!你还记得哪些老物品?

相对于60、70后,80后可以说是相当幸福的一代。那时候的零食也多样化了,也是比较丰富的,玩具也比较好玩了,也有一些“高科技”玩具了。老冰棍,可以说夏天的最爱,没有什么能比在炎热的夏天来一根老冰棍更爽的事了。现在虽然还有在卖,不过,老...

越剧《西厢记》,这是一段与爷爷奶奶的美好回忆

在那个悠远的夏日,阳光洒满了整个庭院,我与爷爷奶奶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那时候,我们常常在傍晚时分聚在庭院里,爷爷的摇椅吱吱作响,奶奶手中的蒲扇轻轻摆动,而我则依偎在他们身旁,聆听着一曲越剧《西厢记》。爷爷是个越剧迷,他总能用那略带沙哑...

1956年的国产老电影【国庆十点钟】

《国庆十点钟》是一部1956年的国产老电影,吴天执导,印质明、赵联、浦克、贺小书主演的一部影片。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小时候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对刑侦才生了浓厚的兴趣。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国庆节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名年轻的警察,他在国...

当年偷偷看的香港经典三级片全回顾,80后90后私藏的影单

抽屉深处那几张贴着白纸标签的光盘,是我们这代人最早的“成人启蒙课”。小时候,家里的VCD机总在没人的时候悄悄启动,偷偷塞进一张碟,屏幕一闪,熟悉的港片片头音乐响起——那一刻,你知道,又一部“不能让妈妈发现”的电影要开始了。中国的性教育...

老烟民看看这些绝版的老牌香烟,见过一种就说明你老了

烟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且烟民的纳税可不少哈。在中国,香烟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下面这些烟,可以被称作中国香烟的“爷爷奶奶”了。看看你见过、听过几种吧?老刀牌香烟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香烟品牌之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

《黑猫警长》80后、90后儿时必看的一部动画片,不止一个人记错吧?

《黑猫警长》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诸志祥同名小说改编,戴铁郎、范马迪、熊南清执导的共5集动画片。有没有惊讶到?在我的印象中,《黑猫警长》可是看了好长时间哈,还以为七八十集呢。。。如果再告诉你,从小看到大的《西游记》,只有25集!你会不会更惊讶、震惊到颤抖,怎么可能只有25集,是不是觉得81难至少应该有81集啊!嘿嘿...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2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2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