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过春节我们家买了饼干

usold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东北中苏边境承受巨大的战争压力。老家是边陲重镇,有大型军用机场、兵工厂。同时又是铁路枢纽、当时一些重要的国营厂矿比较集中。举个例子:国营第一橡胶厂原来厂址是在沈阳。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出于战备安全考虑结果搬迁到当时的大后方——黑龙江,也就是我们那儿。结果没想到进入六、七十年代国际安全环境突然恶化,反倒成为送到别人家门口的靶子。一旦开战肯定会首当其冲、在劫难逃。

回忆起那时候,市里的机关单位都已经做好疏散准备、我熟悉的几位阿姨据说都已经接到通知一旦有事和机关档案一块转移。军队四处调动开始布防。市里的民兵也都集中起来,枪支弹药都已经下发到各单位武装部。隔三差五,在街头就能看到民兵们在组织操练。

市里不时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进行演习。我们那儿距离中苏边境只有一百多公里,那时候人们都说苏联飞机飞过来也就几分钟的事儿。当时家里订阅了一份航空知识,我翻看过当时米格21飞机进行超音速飞行也真就是十分钟八分钟的事儿。

母亲单位位于市中心主街,是一栋多年前修建、看起来很坚固的三层旧楼。在当时已经算是市中心制高点。在朝向火车站一侧的楼顶构筑有掩体。有点像电影里面的炮楼,只不过没有那么高大。武装部就在通向楼顶的一侧办公。

记得当时通向楼顶的楼梯间里面,长时间摆放着一些民兵演习用的靶子、还有一些弹药箱子。进入80年代以后转入经济建设时期,头几年民兵的枪弹管理开始放松。有几年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要上几枚纸手榴弹拿回家当爆竹用。

这种民兵训练用的纸手榴弹爆炸以后威力没手榴弹那么大,不过在当时“咣”地一声也有点地动山摇的感觉。母亲年轻时候参加工作早又要求进步,大概也喜欢摆弄枪。那时候,到过年通过关系弄几枚纸手榴弹玩玩并不是多大点事儿。

我清清楚楚记得1979年过春节之前,母亲特地托人买到了十斤二十斤饼干以防万一。在我记忆中,家里从来都没买过那么多饼干。在当时那应该算是一笔极大的支出。如果不是到了紧张关头,母亲轻易不会做出这样的采购。当时饼干买回来以后,母亲也没有刻意渲染紧张形势,她那时根本就没说什么。

一开始都以为是为过春节准备的,结果后来边境上形势就开始严峻起来,大家也都能感觉到可能要打仗了、而且是要打大仗。当时听那些有经验的转业干部、复员军人讲,备战的气氛明显不同于上一次珍宝岛冲突。

因为担心逢年过节放松警惕性,容易遭受突然袭击。结果1979年的春节,大家提心吊胆的也都没过好。有些好东西,比如饼干还有糖块都没来得及吃。其实那应该都是为了准备打仗才准备的。

而且我记得饼干买回家以后都是原封未动,直接打包装到帆布制的行军背包里面。搁到平时我们都不进入的小屋里面,谁也不让动。旁边还准备了几个灌满白开水的军用水壶,都是放在一块的。关键时刻随时能拿起来就走。后来想想,真有点枕戈待旦的意思。

因为我们家就住在火车站附近,距离市政府地革委公安局都不远。在当时来看,怕一旦打起来这地方容易挨飞机轰炸。那时候我们家是在人口稠密、比较热闹的街道上。周围离多老远都没有空地,也没有像样的防空洞。当时火车站前广场倒是有市里重点的人防工程。但真要是有事儿,那地方躲还来不及呢。没有老百姓说非得要躲到那里面避难的。

这种焦虑和紧张一直持续了能有三个月时间。

结果到后,仗最终也没能打起来。虽然只是一场虚惊,但是经历过来的人也许都有一种躲过一劫的庆幸。

等到市里面表态没有了战争威胁,储备起来的饼干才敢陆陆续续拿出来吃掉。主要是母亲也不必再担心打仗,兵荒马乱的带上一家人四处躲避凛冽的炮火。

1979年饼干的滋味就不说了。虽然只是作为军供物资由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缺油少糖的廉价饼干,但在70年代还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高口味”精美食物。一连吃了好几个月。

所以现在一看到饼干就回想起当年,始终心存敬畏。我吃饼干从来都是用手接着吃,不敢掉渣。有过期的饼干我都能想办法吃掉。

人应该心存敬畏。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在平民百姓的眼中,能不打仗、就尽量不要打仗。

在东北这块土地上从1900年庚子俄难算起,120年时间里建国前就不说了,自打建国后: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曾写过一篇老家的支前民工从丹东回国以后走丢了结果自己一路要饭走回黑龙江的短文;

  • 1965年抗美援越战争爆发,我大舅家的二哥当时在高炮部队奔赴越南参战。回国后转业到地方上的区街企业当副厂长;

  • 1969年珍宝岛冲突,当时珍宝岛所在的虎林县后来就隶属于我们地区管辖;

  •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中苏边境吃紧。我大姨家的表哥在沈阳军区的坦克部队服役,当时参与战备调动;

更不要说文革十年,遍及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殃及无辜的全面内战、武斗冲突。

真正的长治久安、和平建设年代,也就是从80年代开始的。80、90、00、10,到现在40年的和平、稳定,值得所有人去珍惜。


文章源于网络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295.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6
下一篇 » 10-11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一组暴露你网龄的图,来看看这波回忆承载多少人的青春

在互联网还没这么发达的时候,那些操作界面你是否还记得呢?来看一组一不小心就暴露网龄的图,张张都懂,孩子不小了吧?1、拨号上网当年还是拨号连网,拨号的时候最担心有电话打过来,一接电话就拨号失败。网速还很慢,只有几KB,有时候下载东西,整晚都不...

80后的我们,怀念大学青春美好的时光

我想没有一位大学毕业的人不怀念TA的大学时光,尤其是喜欢怀旧的80后。怀念刚进大一的好奇与雄心、努力与用功、艰苦而难忘的军训;怀念大二食堂、体育场、网吧,同学之间的友谊,那些老照片,网吧里的音乐;而到了大三,大家都开始忙了,学习的忙学习,找男女朋友的在忙,上进的人在忙,而沉沦的人也在忙。而这个时候也是三五成群,但多半都...

一些老物件,有些现在还在用的,大多数都是农村常见的

小时候老家的压水井,压出来的水凉爽可口,还有点甜,夏日玩回来的时候来一口,解暑最好的饮料。以前地方不好打井,特别是大山附件,一个存在就用一口井,用辘轳把水打上来,在用扁担挑回去。为了不频繁的去挑水,把打来的水倒在水缸里,吃完了再去打水。...

来看十件记忆中的老物件,回忆青葱岁月,记录旧时光!

人总是会睹物思情,年华虽已逝去,但岁月的影子却会印在一个又一个的老物件上。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物品,被收藏在某一个角落里,慢慢的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就像年迈的我们,也会慢慢的被人遗忘。1、旱烟袋在老家很常见,似乎在那个年代无论男女都好这一口,而...

童年夏天的味道你还记得吗?冰棒、冰袋、汽水里的旧时光回忆

小时候的夏天,热得不像话。太阳一大早就挂在天上,晒得地面发烫,连风吹过来都是暖的。家里虽然有风扇,但吹来吹去也只是把热气从这边吹到那边。那时候,谁要是能吃上一根冰棒,喝上一口冰镇汽水,那简直就是“人生赢家”。放学路上,最期待的就是听到那...

追忆童年岁月,小时候的无忧,长大后的宁静

小时候,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长大之后,却很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呆着。小时候放学后,爬上平房的房顶,趴在房顶上写作业。披着床单,模仿大人,玩过家家游戏。在胡同里玩警察抓小偷、跳皮筋、抓迷藏、丢沙包,邻居家的过道、水缸、马路上的草垛、不算高但能爬上去的大树等等只要是能藏住人的地方,我们都藏过,玩的有多开心,回家挨多大的打...

育红班,一个文革时代的产物,红色童年,也是暴漏年龄的词

育红班,记不记得了,九零后的上学那时还有叫育红班的,慢慢的被幼儿园这个名词代替了。今天再次来看下埋在我们这一代人记忆深处的名词,一个特别的存在——育红班。你听说过吗?在那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代,有这么一群小朋友,他们每天不是在家里玩玩具,而...

哆啦A梦漫画版结局看哭了,小时候,真是逗比中的单纯

如果说最后,宜静不是嫁给了大雄,一生相信的执着,一秒就崩落。“哆啦A梦”一个如此阳光的机器猫,五月天有一句关于哆啦A梦的歌词:如果说最后,宜静不是嫁给了大雄,一生相信的执着,一秒就崩落。或许每个在哆啦A梦的故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期...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w+
35赞    阅读 3.26w+
26赞    阅读 2.04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