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记:80后成长岁月,从黑白电视到智能手机的集体记忆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80后的童年始于一个没有彩色的世界。那时,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是全家的“精神粮仓”。它的金属外壳笨重,屏幕四周的塑料边框总泛着毛边,但每当“雪花屏”开始闪烁,全家人立刻围坐在它周围。  

父亲握着天线摇杆,母亲在旁轻声指挥:“往左一点!对,再往右!”而我们像一群等待开饭的麻雀,挤在电视机前屏息凝神。过年的时候春节联欢晚会是必看的,抢频道的“战役”比节目本身更热闹;《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时,全家人会一起喊“老孙我可憋不住了”,屏幕内外的笑声混作一团。  

冬天的傍晚,电视机前的方桌上摆着热腾腾的饺子,屏幕的微光映在每个人冻红的脸上,仿佛给全家镀上一层暖橘色的滤镜。那时的快乐如此简单:一盘饺子、一段剧情,就能让整个夜晚温暖如春。  

黑白电视机

小学时,双卡录音机成了“移动音乐库”。墨绿色的塑料外壳,金属按键,按下“播放”键时,磁头会发出轻微的“咔嗒”声。放学路上,总能看到同学背着书包,耳机线别在耳边,像只拖着尾巴的“电子小猫”。  

在歌词本上抄下《甜蜜蜜》的歌词,用录音机把磁带倒来倒去,只为录下中间20秒的副歌部分。新买的磁带有股塑料和磁粉混合的特殊味道,而旧磁带则带着烟味、汗味和时光的陈旧感,像一本写满故事的日记。  

课间十分钟,操场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和“再来一局”声。跳房子时,输的人要学“公鸡打鸣”;踢毽子比赛输的人要请全班吃“干脆面”。铁皮青蛙被卡上硬币,一松手就能“呱呱”跳过课桌;玻璃弹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我们管它叫“水晶球”。一角钱的“大大泡泡糖”是奢侈品,嚼的时候故意把泡泡吹破,听“啪”的一声,像在放微型鞭炮。  

80后课间操

中学时期,电子游戏厅成了少年们的“秘密基地”。《街头霸王》的拳脚声、《三国志》的背景音乐,和投币时的金属碰撞声,构成了那个夏天的背景音。攒了半个月早餐钱,只为在街机厅玩《拳皇97》的八神庵到第三关。输光硬币后,蹲在门口数着口袋里的零钱,数到“1元”就假装自己是“百万富翁”。  

网吧的电脑屏幕总蒙着一层灰,但《红色警戒》的“人机对战”让课间讨论从“谁家的铁皮青蛙跳得远”变成了“谁的坦克战术更狠”。用老师淘汰的U盘拷贝《流星花园》,在宿舍里用笔记本电脑播放,屏幕太小,五六个同学挤在被窝里,像在分享一份“黑暗中的秘密”。  

初代诺基亚3300成了“潮人标配”。短信取代了纸条,一条“520”要反复确认对方是否收到;彩信刚出现时,全班为了一张模糊的“自拍”挤在屏幕前。而QQ的“嘀嘀”提示音,则是青春期的“心跳声”。在聊天框里打字时,会刻意用“886”代替“再见”,生怕老师发现教室后排的“秘密基地”。有时,我们把QQ状态设为“隐身”,只为偷偷看对方是否在线。  

在网吧上网的80后

大学校园里,互联网的浪潮汹涌而来。宿舍的“网吧”成了自习室的延伸,用拨号上网下载MP3,用QQ空间分享照片,用BBS讨论时事。第一次用手机发短信给父母报平安时,那句“我很好,勿念”竟比千言万语更重。  

但成长的阵痛也在悄然发生。站在宿舍天台,看着远处的霓虹灯,突然意识到:那个在黑白电视前数雪花的男孩,如今已能用键盘敲出整个世界。曾经的“硬币叮当”变成了银行卡的数字,铁皮青蛙变成了手机里的“贪吃蛇”,而《恋曲1990》的磁带,早已被存进云端。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1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4-03
下一篇 » 04-09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童年的回忆,铁皮文具盒里面隐藏的秘密,小学的无忧时光

每当罗大佑的《童年》这首歌响起,就像一把特别的钥匙,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小时候小学课堂的那些事儿,都一股脑儿涌上心头。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校园的池塘边,榕树上的蝉鸣此起彼伏,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夏日欢呼。操场边,秋千静静地...

1983年迎新春文艺晚会,正式版第一届“春晚”

该届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节目就是歌曲《乡恋》,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也是该春晚演唱曲目最多的歌手,一连唱了6首歌。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1983年2月12日导演:黄一鹤、邓在军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节目单:序号节目类别节目名称演出单位/表演者1赵忠祥致开幕辞2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80后生活中的小玩具(二)

这样的老式挂钟80后们肯定不陌生吧。只要上了发条就可以自己走个不停了,下面的钟摆也会摆来摆去。到了整点和半点的时候,还会当当地响。一点一下,12点就是12下,半点的时候响一下。现在很少有人再用这样的挂钟了吧。这种凉鞋,大部分的80后小时候都穿过的。这些不大漂亮的凉鞋却有不少优点。首先,穿...

1987年的国产老电影《神丐》,农家小子到一代宗师的传奇蜕变

《神丐》是由陈爱民、高天红编剧,高天红、王丹奎执导,王群、徐元国等主演的剧情电影。在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位名叫杨露蝉的农家子弟,他怀揣着对武术的热爱与梦想,立志成为一代宗师。但通往武学巅峰的道路布满荆棘,对于一个出身平凡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动画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三口之家,也是众多八零一代的家庭缩影。没有兄弟姐妹,大头儿子自然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的焦点。然而,大头儿子并不孤单,因为小头爸爸会耐心的陪儿子玩耍、做游戏。有小头爸爸、围裙妈妈的陪...

80、90年代的农村打场压麦,现在在农村也很少见了

大人在田地里面收麦子,小孩子成群结队的跑来跑去,跑累了,就喊妈妈去地头买根冰糕吃,那时候都是骑着自行车,后面带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冰糕,有一毛、五毛的,还有一块的。等到打场压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朋友一起去草堆里玩做迷藏,爬高上低的满头大汗,...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8w+
35赞    阅读 3.36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