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手工艺

老杆秤,带简易教程

usold

中国的老秤,十六两为一斤,在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具体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除这十三颗星之外,再加“福”“禄”“寿”三颗星。

W020131216339578049207.jpg

要制作一把精确的杆秤,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要准备刨子(将冲好的小料刨圆)、磨石和砂纸(将秤杆的毛坯磨平砂光)、锉刀(将铜、铝或银丝割嵌到每个钻眼里)、手工钻(在标好的刻度上钻眼)/砝码(标刻度),

还要准备铜皮、木头(主要是坤甸木)、秤钮、绳子这些材料。

做秤要眼神好,传统手工制秤有近百道工序,要经过选料、制坯、刨圆、套铜套、配砣、装钩、分级、打眼、磨光、校正等工序,才能做成一杆完美的秤。做好的秤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


教程:

1、首先是秤杆材料的选择和晾干,杆秤的材料一般是坤甸木或铜草木,这种木材质地硬而且又具有相当的韧度,是秤杆的首选材料。

2、取材后,要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晾干;然后是在秤杆上定好尺寸,包括要钉好三枚横针。

3、接下来是在秤杆的头尾套铜管(用黄铜熔炼而成)。

4、最后是下针和钉秤花。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181.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7
下一篇 » 11-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中国剪纸(窗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在唐代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2...

泥塑,泥人,也叫彩塑,古代最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

泥塑,也有地方叫彩塑或泥玩。用粘土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形象,再图上色彩,称之精美绝伦不为过。泥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泥塑按功用可分宗教和民俗两类,前者主要供奉在佛寺道观,后者多为陈设品与儿童玩具。泥塑肯定是离不开泥土的,...

纸伞又称油纸伞,经过七十二到工序造就的传统雅典之美

纸伞又称油纸伞,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相传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也有说是鲁班的妹妹鲁姜)。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大致有彩画花伞、油画花伞、明油伞、书法伞和色...

传统的手工纳鞋底,带简易教程,最爱穿的是妈妈纳的千层底

手工纳鞋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鞋底制作工艺。像传统的千层底就是手工纳鞋底中一个典型代表。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成品穿着舒适,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站...

吹糖人,民间手工艺之一

小时候经常在大街上上到一个小贩挑着担子,担子的一头是一个小柜子,床头柜般大小,两边钉有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框中间的铜环上拴着根短绳头,用来穿扁担。柜面上放一个圆木盘,上面画着宽窄不等的由圆心向外呈辐射形的格子,里边写着“葫芦”、“大公鸡”、“关公”和“猴子”等等。另一头担子的样子差不...

面人,面塑、年模、面花,古代最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

面人也称面塑、年模、面花。真正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究,但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了,可以说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在古代,面塑又称为“果食”,是可以食用的,到明代称“面果”。在现代家庭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面塑的影子,比如北方过年时候蒸的...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09w+
35赞    阅读 3.05w+
26赞    阅读 1.93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