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1995年是这样走亲戚,朴实无华、人情味十足!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这是一部记录1995年,河南农村人们走亲戚的短片记录影像,不仅唤起了记忆,更是感叹变化真大哈!

怀念小时候

小时候的过年才是过年,每当进入腊月,一天比一天的年味浓。

家访邻居都开始准备年货,打扫卫生,邻里邻居都互相帮忙,真是书里面写的那种大同社会。

回忆小时候

记得走亲戚的时候,爸妈一人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带着姐姐和我。那时候我还小,自行车前面绑着一把铁制的“儿童座椅”,那可是我的专属座位呢。

后面车座上,绑着一个塑料编织的篮子,篮子里面装的馒头、肉啥的(记不清楚了),就这样开开心心的去姥姥家了。

后来姐姐会骑自行车了,就变成姐姐骑车带着我了,每当上坡的时候,我还得下来推着车,或许姐姐力气小,或许就是不像让我舒舒服服的坐着。

冬天的时候,天冷了,路面也滑,骑车不太安全。

还好,那时候家里有一辆拖拉机,那可是“宝马”哈,挂上拖车,铺上些许干草,再铺上厚厚的褥子,往上面一坐,躺着也行。最后,把被子一盖,美死了!

一路伴随着拖拉机的突突声和我们的欢声笑语来到了姥姥家。等到姥姥家的时候,我们小孩子都蒙着头,转进被窝里不出来,让姥姥找我们,姥姥也很配合我们,都会假装说:呀,小孩没来哈。

珍惜的人情

很是怀念以前的人情来往。只要人一到亲戚家,亲戚的街坊邻居都会和你打招呼“来姥姥家了呀”。

真的是,城市里面的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但在农村是很普遍、很正常的现象。外来的人一到,不用自家亲戚说,同村的一看就知道这是谁谁家的什么亲戚,哪里的人,叫什么名字,喊你什么的,不说倍清晰吧,知道个大九不离十。

那时候,亲情、人情都很重,隔几代的亲戚,说几句话也能问出来。不像现在,别说三代了,两代能认的就不错了。

视频来源:快手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346.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0-11
下一篇 » 11-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偷偷老去的70后

偷偷老去的70后,以此文献给所有现在和以后正在奋斗的70后的同胞。喜欢隐身了,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了,小孩都开始叫自己叔叔或者阿姨了,没那么愤青了,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我每一条都符合~我知道,我已经老了…………,70后的生活潜规则,可以不看电视,但电脑是必需品,出门蹦达必备三件宝:手机,钥匙,几十块零钱,永远不知道钱花哪了,没怎么吃,没怎...

童年的回忆

童年,像一杯温馨的奶茶,让我们心里充满甜蜜;童年,像一架风筝,带着我们飞翔;童年,像一首音符,给人以快乐的心情。而童年的趣事,也是让人难忘。记得五岁那年,我和爸爸打完球,满头大汗地回家,我和爸爸迫不及待地拿出西瓜准备大快朵颐。爸爸切开西瓜,“哇!”,红红的瓜瓤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发亮,黑黑的西瓜子乌黑发亮,黑瓜子、红瓜瓤,真是赏心悦目。我感觉到嘴里充满了口水,...

花馍背后的民俗文化寓意,传统文化的传承

馍,通常指馒头。花馍既是观赏性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以前逢年过节都会蒸点各式各样的馒头和包子,小时候只是看着花馍好看、好吃,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蒸花馍,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寓意和文化。北方一到过年,蒸馍肯定提上日程了,而且还是大蒸。以...

初中二年级下册课文《藤野先生》原文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时所创作的,回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最初发表于同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màn)的时节...

老照片:1973年的中国是这样子的

北京,前门大街附近的行人,那个年代的人穿的衣服款式都很简单,衣服颜色也基本上是黑蓝灰绿这几种颜色。杭州西湖公园里的游客,那个年代出去玩的,几乎都是有钱人哈。大同的工人早晨集体出去跑步煅炼。两个农村妇女挑着扁担在搬运石头。在农村,不管男女都一...

大盆洗澡的温暖回忆

80年代洗澡还是很不方便的,外面也有那种大澡堂,但对于生活艰苦的老百姓来说,去澡堂洗一次澡还是很奢侈的,一般会在过年前去澡堂好好洗洗,来迎接新一年。那时候还小,平时洗澡都是在家里,用一个大盆放点水,坐到里面洗洗澡。最主要的是玩水,水花溅妈妈一...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w+
35赞    阅读 3.37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