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关于元宵佳节你知道多少呢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道教“三元”有关系,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

而天官喜乐,所以这天都燃灯。还有是佛教正月十五日观佛舍利,要点灯敬佛。

正月十五闹元宵,源于元宵佳节你知道多少呢

至于为什么叫元宵,有说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为元,夜为霄,所以称元宵节

元宵节是春节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就是最热闹的,一方面的春节的结束,一方面的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在这一天最热闹,老祖宗也说“正月十五闹元宵”,“闹”是节日的主题。

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传统民俗活动,舞龙灯、闹花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舞狮子

舞狮和舞龙,每逢元宵节,或者开业、庆典都会舞狮或者舞龙来助兴,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狮子和龙都是吉祥物,比如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等,舞狮和舞龙,其实也是一种祈福活动。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吃元宵

元宵作为一种食品,由来已久,由皮和馅组成,皮通常为糯米粉,馅通常为豆沙、芝麻、白糖、枣泥。形状呈圆形,味甜。寓意团团圆圆、甜甜美美。每到正月十五,我国不分南北,都要吃元宵(冬至节南方吃元宵,北方吃饺子)。

元宵节吃元宵,表示这一年事事顺心、团团圆圆、生活甜甜美美。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55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2-23
下一篇 » 02-24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报】你了解的母亲节不是我们的,我们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问你母亲节是什么时候,你会说5月第二个周日,可你知道你过的是西方的母亲节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有自己的母亲节,文化的入侵,传统的没落。起源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17世纪中,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

【报】你可能不知道,中国人是生活在48世纪的

现在的公历是按照西方的纪元算的,我们所说的公元2022年,即从耶稣出生那年开始算,到现在2022年了。这些历法是西方的立法,中国的纪元应该是从皇帝开始,皇帝在他20岁的时候战胜炎帝、打败蚩尤,一统天下。后来皇帝令两位大臣(那时候也不知道该叫啥)大桡(黄帝史官)制定了甲子,容成子(黄帝老师)造了历法。从这个历法开始到现在...

中国杆秤中的文化,称的不是重量,是良心

杆秤,在历史长河中延续千年,是中国人发明人类最早的衡器,由秤砣、秤杆和秤盘组成。相传鲁班以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改成16两一斤;在20世纪50年代统一改为10两一斤。秤...

孕妇不进新房,传统的民间风俗禁忌,深度刨析民俗背后的逻辑

在北方尤其是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东北地区,至今仍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孕妇不能进新房。若违反,轻则被认为“不吉利”,重则归因为“婚后吵架”“流产难产”“家运败落”。所谓“新房”,特指:刚建成尚未入住的房屋;或刚布置完毕、准备迎娶新娘...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9w+
35赞    阅读 3.37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