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郎”的传说:小时候半夜哭闹,长辈为何不喊孩子的名字?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每到半夜就会突然惊醒,然后大哭不止。爸爸妈妈怎么哄都不行,只能抱着在屋子里来回走。

依稀记得那时候哭得撕心裂肺,爸爸喊着我的名字说:“xxx,怎么了?” 妈妈却低声对爸爸说:“别喊他名字,小心夜啼郎听见。”

“夜啼郎”的传说:小时候半夜哭闹,长辈为何不喊孩子的名字?

后来也是听村里面人说的,说小孩子晚上哭闹时,哄的时候不要喊他的名字,只说“乖,别怕”这种类似的。

夜啼郎

在民间传说中,“夜啼郎”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据说:

“它会在深夜游荡,专门寻找哭声。谁家孩子半夜哭得越凶,它就越容易找到谁。”

因此,很多地方都有一个说法:

“孩子夜啼,不能叫名字,否则会‘招来夜啼郎’。”

这听起来有点像吓唬小孩的鬼故事,但其实背后也有一定的文化逻辑。

夜啼郎的传说

关于“夜啼郎”的传说,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说法:

    1.“夜啼郎”是被遗弃的婴儿魂魄

有些地方说,“夜啼郎”是古代被遗弃或夭折的婴儿魂魄。他们因为没有被好好安葬,无法转世,只能在夜里游荡,寻找哭声。

谁家孩子一哭,他们就循声而来,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整夜整夜地哭。

    2. “夜啼郎”是阴间使者,专抓哭闹的孩子

还有一种说法更吓人,说夜啼郎其实是阴间派来的使者,专门在深夜“点名”抓人。如果孩子半夜哭,又被大人喊了名字,就等于“应了召”,容易被带走。

所以,很多老人会说:“不喊名字,就是怕它知道你是谁。”

夜啼郎的讲究

除了不喊名字,各地还有不少关于“夜啼郎”的讲究:

  • 1. 不让孩子独自睡在黑暗房间

据说“夜啼郎”喜欢黑暗,会躲在角落里,等孩子一哭就靠近。

  • 2. 在孩子枕头下放红布或铜钱

红布和铜钱被认为是“辟邪之物”,可以阻挡“夜啼郎”的接近。

  • 3. 写“夜啼符”贴在门上

有些地方会请道士或懂法术的老人写一张“夜啼符”,上面写着:“天苍苍,地茫茫,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

据说贴在门上,能“转移夜啼郎的注意力”。

  • 4. 用“替身”法驱赶夜啼郎

还有一种做法是用稻草扎一个小人,写上孩子的名字,挂在屋外,意思是“替你去哭”,让夜啼郎带走“替身”。

延申教育

虽然“夜啼郎”听起来像鬼故事,但它其实反映了古人对儿童心理、夜间恐惧与育儿经验的深刻理解。

1.避免过度刺激孩子情绪

不喊名字,其实是怕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后更加紧张,哭得更厉害。

2.营造安全感

父母不说名字、不点名,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不怕”,是一种心理安抚。

3.夜间育儿的智慧

有的孩子夜啼是因为消化不良、惊吓、环境不适等,长辈们虽不知具体原因,但用“夜啼郎”来解释,也形成了一套应对机制。


那个传说中的“夜啼郎”,也许并不存在,但它承载的,是长辈们对孩子最温柔的守护。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73.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7-22
下一篇 » 07-23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门帘不能反着挂,小时候不懂的讲究,原来藏着这么多生活智慧

小时候家里是平房,冬天门上挂的是厚棉门帘。很喜欢在门口钻来钻去的玩,把门帘掀来掀去的,门帘是用钉子挂在门框上的,玩着玩着就掉了,随手就拿起来挂上了,有时没注意把门帘反过来挂了,结果被我妈看见,直接冲过来把我拽开,边摘边说:“门帘不能反着挂...

传说中的上古十大神龙,上古十龙排行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强大和力量。上古时代,龙有极强的战斗力,呼风唤雨,甚至移星换斗都不在话下。上古十大神龙,各地区可能稍微有些差别。十、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

【民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来历由来

从目前考证来看,真正记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民谚的古籍,是清代王有光的《吴下谚联》。《吴下谚联》卷二云:“天要落雨,娘要嫁人:天,纯阳无阴,要落雨则阳求阴也;娘,孤阴无阳,要嫁人则阴求阳也。如矢赴的,如浆点腐,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小时候听过的月亮故事你还记得吗?民间传说里的神秘月亮婆婆

你小时候听过长辈讲的“月亮婆婆割耳朵”的故事吗?那些关于月亮的神秘传说和故事,承载着众多小朋友的童年印记。小时候的夏夜真的很亮,有满天星斗和温柔的月光。傍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乘凉,长辈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讲起那些关于月亮的故事——“...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1w+
35赞    阅读 3.28w+
26赞    阅读 2.05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