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存粮,心里不慌,米缸不能空,这是老一辈的生活讲究

希尔

小忆为您推荐:

在以前,家家户户还是用的米缸,有陶制的、木制的,口大肚深,上面盖着竹筛或小木板,通常放在一个角落里。

 做饭的时候,从缸里舀点米,一看米不多了就赶紧买,哪怕只剩一把了,也要留着。

就连刷洗缸的时候也要留一点米,他们信一条规矩:米缸不能空。不是怕浪费,而是怕“见底”。

家有存粮,心里不慌,米缸不能空,这是老一辈的生活讲究

这规矩,听着像小题大做,实则是一代代人从饥荒、动荡、断粮中长出来的生存本能。

米缸不是容器,是家的象征。它满,意味着:

  • 今日有饭;

  • 明日可期;

  • 家未散,心不慌。

一旦见底,不只是“没米了”,有“断了炊”“败了家”“气数尽了”。

民间说:“米缸空,老鼠哭。”、“缸底朝天,家底掀翻。”

以前的米缸至少留三日的口粮,是为了防突变,如雨天、病卧、封路;而且不能等米吃完了再到新米,新米入缸前,旧米还有点,象征着“不断根”;逢年过节,米缸必满,装至八分,上放红纸或铜钱,寓意“仓满库盈”。在湖南农村,有“压缸米”习俗:

新缸启用,先放一把谷穗、一枚硬币、一张红纸,再倒米。

意思是:“有粮、有钱、有喜,家不断炊。”

还有人,在米缸里放几瓣大蒜、几粒花椒,说是防虫。其实也是心理安慰:有味,有料,有备。

别小看这个规矩,很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以前女主内,米缸由主妇掌管,她决定每餐舀多少,何时买米。

米缸常满,是她“持家有道”的证明;若常空,会被说“不会过日子”。

家有存粮,心里不慌,米缸不能空,不是怕饿,是怕那种“明天不知在哪”的慌。它不是迷信,是穷过的人,给未来留的一点底气。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85.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8-08
下一篇 » 08-11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是一年一度的野菜大采购

家住大农村,野菜不用囤,吃了这一顿,还有下一顿。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马齿菜饼了,贼香!春天一来,大爷大妈都开始骑着自行车,带着镰刀和篮子,这一块地找找,那一条路看看。傍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满载而归,用清水洗洗野菜,放到锅里面蒸一下,凉调吃、炒...

1998年迎新春文艺晚会,相约98

这一届王菲、那英演唱了《相约一九九八》、范晓萱的《健康歌》、刘欢的《好汉歌》、刘德华、张信哲、毛宁等两岸三地的歌手演唱的《大中国》也为春晚注入了活力。晚会信息(信息不全,请谅解)播出:1998年1月27日导演:孟欣主持人:赵忠祥、倪萍、亚宁、朱军、周涛、王雪纯、刘纯燕、何炅、曾媛节目单:序号节目类别节目名称演出单位/表...

这些事小时候做过吧,看着就能感同身受!

这些小时候做过的蠢事,每一帧都是回忆哈,历历在目!看过这些,我就只有一个感受:“你是不是在我身边装监控了”,真的是一模一样,完全重合哈。就做了这几件事情,还都被抖出来了,大范围群体受“攻击”啊,大型的“楚门事件”啊。准备接受心灵的“冲击...

上古十大揍孩子的神器,你爸妈用什么打过你最顺手了

现在的孩子都讲究什么科学养娃,不能打不能骂,要给他讲道理。能说这话的人肯定不带娃,养娃是要给他给多的爱,但必要的时候,还得来这么一下才管用。90后之前的小朋友,哪个小时候没挨过揍呢。小时候爸妈揍的时候,手边有什么用什么,不用挑,都是嘎嘎好...

回忆70年代的记忆,烫画

我家的家具打完了,木匠师傅走后,最后一个步骤还没完成,就是找人做烫画。当时的家具,特别时兴烫画,烫画这门手艺现在很少人在做,但那时候,烫画艺人是相当受欢迎,收入也相当可观。烫画其实也好简单,就是用一把烙铁,在胶合板上烫出画来,关键是手艺,关键是手法。我家大衣柜门上的烫画,是一幅山水画,我们家是把烫画镶在玻璃后面,保护得很好,另外一个门,用粉色的布帘代替,估计...

花馍背后的民俗文化寓意,传统文化的传承

馍,通常指馒头。花馍既是观赏性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以前逢年过节都会蒸点各式各样的馒头和包子,小时候只是看着花馍好看、好吃,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蒸花馍,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寓意和文化。北方一到过年,蒸馍肯定提上日程了,而且还是大蒸。以...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2w+
35赞    阅读 3.3w+
26赞    阅读 2.06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