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晚上和初一不能动刀有什么说法,民间的过年习俗,也是童年的回忆

子雯

小忆为您推荐:

还记得小时候,春节腊月二十九,家里大扫除,亲把所有衣服翻出来,该补的补,该剪的剪。所有的柜子、抽屉都打开,要收拾收拾。

特别是到年三十晚上的时候,长辈就会说:“还有什么没弄的赶紧弄哈,过了十二点就不让做了啊”。

不只是剪刀。针、顶针、裁衣尺、菜刀——凡是“利器”,干活的家伙,都得收起来,说:“年三十,要和和气气,不动刀兵。”,是三十晚上禁忌。

特别是大年初一的那一天,家里确实不一样。扫帚靠在墙角,不许乱动,怕“扫走财”;垃圾堆在门口,不许倒,要等到初五“送穷”;连说话都轻声细语,怕“惊了神”。

三十晚上和初一不能动刀有什么说法,民间的过年习俗,也是童年的回忆

你要是敢干点扫地、洗衣服之类的活,迎来的就是劈头盖脸的骂:“早干嘛了?平常不见你这么勤快,这时候这么勤快啊,放下来!”

这是过年老规矩,听村里面的老人说:

  • 三十晚上动剪刀,来年财路被剪断。

  • 三十动刀破整年。

  • 初一忙,忙一年。

初一那天是全年最舒服的一天,真的啥都不用做,睡懒觉都不带喊你的。那一天就是吃、喝、看电视、玩手机、跑着玩,要多废就多废就行了。

这规矩,听着像迷信,但它和年有关。年,是“辞旧迎新”的节点,民间认为:

  • 这一夜,财神、灶神、祖先都回来了;

  • 家里要“圆圆满满”,不能有“割”“破”“断”的动作;

  • 刀是“割”的象征,动它,等于“割财”“破运”。

所以,收刀,不是怕伤人,是怕伤了“年气”。

现在,自己长大了,这种说法知道是假的,可没到过年,妈妈还是忍不住告诉我们,而我们也不再抵触了。不是怕财路被剪断,是怕那个长大的年,彻底没了影子。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86.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8-09
下一篇 » 08-12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六月六,请姑姑,关于天贶节的节日故事和传说,传统节日知多少

农历六月初六,在民间被称为天贶节,又称翻经节、姑姑节或小白龙探母。这一天要请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回家,好好招待一番后再送回去。传说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

孕妇不进新房,传统的民间风俗禁忌,深度刨析民俗背后的逻辑

在北方尤其是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东北地区,至今仍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孕妇不能进新房。若违反,轻则被认为“不吉利”,重则归因为“婚后吵架”“流产难产”“家运败落”。所谓“新房”,特指:刚建成尚未入住的房屋;或刚布置完毕、准备迎娶新娘...

你有没有听说过“午时不能剪头发”?原来是因为这个

你有没有听说过“午时不能剪头发”?记得小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头顶烈日,手里攥着一把小扇子,等着奶奶给自己剪头发。奶奶看了看说,下午睡醒了吧。当时还以为是不耽误吃法才这样说的,后来和别人闲聊的时候,人家说这其中还有其他讲究呢。民间说法在传统民...

为什么说腊月不搬家,详细说下从腊月初一到除夕,每一天的讲究

在中国北方农村与部分城市家庭中,有一条流传已久的规矩:腊月不搬家。以“腊月廿三灶神上天后”至“除夕”为最忌之期,这是一项广泛存在于北方民间的岁时禁忌。以下以时间轴方式,逐日记录这一习俗在各地的表现与依据。腊月初一山西晋中、陕西关中等地有“...

一次网上闲逛唤起对电视剧《窍哥》的回忆,广西的经典之作啊

电视剧《窍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影视作品,更是一段深藏在心底的记忆。每当提及这部广西的经典之作,总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段青春岁月。那时,我们还围坐在电视机前,跟随着窍哥的步伐,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突然想到这部电视剧,是因为一次...

回忆里的过年,年味是长辈给予的,原来这才是年啊

在每个人的心中,过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时间的坐标,标志着岁月的流转和家的温馨。我依然记得那些年的春节,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爸爸妈妈做的年夜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时候,我对年的理解很简单,那...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2w+
35赞    阅读 3.3w+
26赞    阅读 2.06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