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晚上和初一不能动刀有什么说法,民间的过年习俗,也是童年的回忆

子雯

小忆为您推荐:

还记得小时候,春节腊月二十九,家里大扫除,亲把所有衣服翻出来,该补的补,该剪的剪。所有的柜子、抽屉都打开,要收拾收拾。

特别是到年三十晚上的时候,长辈就会说:“还有什么没弄的赶紧弄哈,过了十二点就不让做了啊”。

不只是剪刀。针、顶针、裁衣尺、菜刀——凡是“利器”,干活的家伙,都得收起来,说:“年三十,要和和气气,不动刀兵。”,是三十晚上禁忌。

特别是大年初一的那一天,家里确实不一样。扫帚靠在墙角,不许乱动,怕“扫走财”;垃圾堆在门口,不许倒,要等到初五“送穷”;连说话都轻声细语,怕“惊了神”。

三十晚上和初一不能动刀有什么说法,民间的过年习俗,也是童年的回忆

你要是敢干点扫地、洗衣服之类的活,迎来的就是劈头盖脸的骂:“早干嘛了?平常不见你这么勤快,这时候这么勤快啊,放下来!”

这是过年老规矩,听村里面的老人说:

  • 三十晚上动剪刀,来年财路被剪断。

  • 三十动刀破整年。

  • 初一忙,忙一年。

初一那天是全年最舒服的一天,真的啥都不用做,睡懒觉都不带喊你的。那一天就是吃、喝、看电视、玩手机、跑着玩,要多废就多废就行了。

这规矩,听着像迷信,但它和年有关。年,是“辞旧迎新”的节点,民间认为:

  • 这一夜,财神、灶神、祖先都回来了;

  • 家里要“圆圆满满”,不能有“割”“破”“断”的动作;

  • 刀是“割”的象征,动它,等于“割财”“破运”。

所以,收刀,不是怕伤人,是怕伤了“年气”。

现在,自己长大了,这种说法知道是假的,可没到过年,妈妈还是忍不住告诉我们,而我们也不再抵触了。不是怕财路被剪断,是怕那个长大的年,彻底没了影子。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86.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8-09
下一篇 » 08-12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为什么说腊月不搬家,详细说下从腊月初一到除夕,每一天的讲究

在中国北方农村与部分城市家庭中,有一条流传已久的规矩:腊月不搬家。以“腊月廿三灶神上天后”至“除夕”为最忌之期,这是一项广泛存在于北方民间的岁时禁忌。以下以时间轴方式,逐日记录这一习俗在各地的表现与依据。腊月初一山西晋中、陕西关中等地有“...

门帘不能反着挂,小时候不懂的讲究,原来藏着这么多生活智慧

小时候家里是平房,冬天门上挂的是厚棉门帘。很喜欢在门口钻来钻去的玩,把门帘掀来掀去的,门帘是用钉子挂在门框上的,玩着玩着就掉了,随手就拿起来挂上了,有时没注意把门帘反过来挂了,结果被我妈看见,直接冲过来把我拽开,边摘边说:“门帘不能反着挂...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精卫填海》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全文共35个字,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镇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精卫填海”人人皆知的故事,你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这篇文言文吗?这篇课文让山海经第一次在心里种下了萌芽,以至于现在都很迷恋《山海经》。精卫填海的故事很精彩,重温一下。原文...

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动针线?民间的老规矩,老一辈的讲究

在北方农村,正月初一到初五,家里不能动针线。不是怕累,不是图清闲,而是——>怕“扎破春”。老一辈人曾说:“春天是一口气,刚冒头,嫩得很。你一动针,“刺啦”一下,把春气扎漏了,一年就难顺。”相传,在河北的一个村子,年前下雪,孩子棉裤膝...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1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