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春节的第五天,年味仍在,但空气里多了一丝变化——一种即将回归日常的预兆。
初一的拜年、初二的回门、初三的休整,都为这一天铺好了路。今天是——正月初五。
老话讲:“破五!送穷鬼,迎财神!”
这一天,不是年俗的尾声,而是一次郑重的重启。
它像一道分界线,把“过年”和“过日子”,清晰地划分开来。
破五
打破五天的“年规矩”。从除夕到初四,家里的规矩格外多:
不能扫地倒垃圾,怕扫走财气;
不能动针线剪刀,怕剪断财路;
打破东西要赶紧说“岁岁平安”。
这些禁忌,是春节过年的“特殊状态”。
但生活不能永远悬停。初五的意义,就是打破这种悬停。
它宣告:年,过到了这里,该把家收拾利索,把心收回来,准备干活了。
破五,要送穷,迎财神。
送穷
“破五”的头等大事——送穷。把积攒的“穷气”扫出门。
这“穷”不是指贫穷,而是五天积攒下来的陈旧之气:厨房的剩菜汤水、地上的瓜子壳、院里的鞭炮碎屑。
所以,初五一早,家家户户拿起扫帚,进行一场彻底的清扫。
从屋内扫到院外:垃圾不能堆在门口,得挑到远处倒掉;
倒掉“聚财水”:留的“聚财水”(井水、米缸水),初五倒掉,象征“吐故纳新”;
放鞭炮“送穷”:有的地方边扫边放炮,“轰”走穷鬼。
这一扫,扫的是灰尘,送的是过去一年的晦气,迎接的是——一个干干净净、轻装上阵的新开始。
迎财神
如果说“送穷”是清旧,那“迎财神”就是纳新。
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能招揽四方之财。
商家开市,为新年“抢财路”,这一天,商家最为重视:
开市:店门大开,挂红布、放“开门炮”,响声越大,越能“惊醒”财神;
祭拜:供上鱼(年年有余)、肉(富足)、年糕(步步高)、上香祈愿生意兴隆;
抢路头:争着早开市,图个“先机”,抢占财路。
普通家庭虽然不用开市,但也可以参与其中,或在家设香案,或去庙里祈福。
要是能吃到供桌上的糖果就更好了——那叫“沾财气”。
吃“破五饺”
“破五”这天,饭桌上的主角依然北方是饺子,南方是汤圆。但今天的饺子,有了特别的寓意——“捏小人嘴”。
全家人一起包:团圆协作,凝聚家气;
包时使劲捏:边捏边说“捏小人嘴”,防止新的一年遭人口舌、是非;
煮时不能破:破了叫“露馅”,是忌讳,象征“漏财”或“破事”;
躲五
部分地区还有新媳妇的“避姑日”说法,在北方一些地方,初五还有“躲五”的习俗。
新婚媳妇结婚第一年,初五回娘家,避开在夫家过“破五”。
原因有二:
避“小姑”:怕与小姑子争执,影响家和;
避“大姑”:有些地方“大姑”谐音“大孤”,不吉。
但无论身处何地,初五的清晨,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打扫、祭拜、准备开工。
这是一种无声的默契,一种对“新年新气象”的共同信仰。
正月初五,没有除夕的守岁长夜,没有初一的庄重拜年,它的力量,在于一种踏实的行动。
它告诉我们:年,不只是用来过的,更是用来作为起点的。
当扫帚划过地面,当财神像前香火升起,当第一锅“破五饺”端上桌,我们其实是在说:年已过完,心已归位,生活,现在正式开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