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报历史

【报】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中医,有多少传承了下来?

usold

中医在春秋战国时期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诊断四步“望闻问切”,通过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而康复。

著名的医学书籍:《黄帝内经》、《图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扁鹊心书》、《金匮要略》、《小儿药证直诀》、《洗冤集录》、《医宗金鉴》等等。

代表人物:黄帝、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扁鹊、葛洪、钱乙、宋慈、吴谦等等。

中医的神奇之处,估计人人都有体会,中医的文化可不是一句“你有行医证吗?”就能否定的。

8b8564ee9456c28f45fedbea52a86b7b.jpg

图片源于网络

现代人们为了快速的治疗疾病,可以选择吃西药,西医好不好咱不去评价,但是我们不能引进了一个新技术就抛弃了自己的传统!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是民间人们相传的。而现在的中医处境可以说岌岌可危啊,不仅仅是西医对我们的冲击,也有我们自己的原因。

那些崇洋媚外的人认为西医好,中医没有科学依据啥的。还有些人打着中医的名号卖保健品坑老百姓,种种因素一步一步地将中医推进了“深渊”。

生活中也有一些就行医证问题的辩论,老百姓可不说你有没有证,只管你能不能看好病。你有证,但老百姓在你着花了几千块钱也没有看好病,那些世代的老中医没证,但几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把病看好了,你说老百姓信谁?

网友也有评论说:你看不懂的不代表它不正确;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医术不是一个机器可以相比的。

那些高深的我们不去研究,我们也不专业。医生存在的价值往小了说不就是帮老百姓看好病吗?证件只是代表你一个身份而已!

中医难学,是传承断了;中医难学,是参考错了;中医难学,是人心变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188.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17
下一篇 » 11-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先辈为“七夕”的写的诗,不要再发节日快乐了

七夕,一个关于爱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你会发信息给你的另一个TA吗?看下古人前辈为“七夕”写的诗词,每一篇都很美,多学点,不愁发啥内容了。《七夕》唐·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

那些被误解的词句,特别是一些词,不能让以后的孩子错误的认知下去

女子无才便是德最早是出现在明末陈继儒所著的《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极有可能不是陈继儒原创,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完整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整句意思:男子再有才华,德性丧失,也算不得真才;女子不应过分追求才能和智慧,而应注重品德和道德的修养。不能只看这一句的来理解它的意思,整句话表达的是以道德修养为主。...

七夕送什么礼物,看看古代人在七夕都送什么呢?

古人七夕过的是非常丰富滴,遇到心仪的人,或者在分别的时候不得送心仪的人一个礼物吗?古代人在七夕节都送什么礼物呢?1、簪子簪常是男子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品,女子也常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郎。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报】你了解的母亲节不是我们的,我们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问你母亲节是什么时候,你会说5月第二个周日,可你知道你过的是西方的母亲节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有自己的母亲节,文化的入侵,传统的没落。起源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17世纪中,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

端午节吃咸鸭蛋的缘由,背后传说和由来竟有这么多门道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极具特色的传统佳节,除了备受瞩目的爱国诗人屈原,诱人的粽子以及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咸鸭蛋,也是这个节日的独特风味。很多人对粽子津津乐道,而那蛋黄流油的咸鸭蛋同样深受喜爱。那端午节吃咸鸭蛋究竟是为什么呢?其背后隐藏着许...

母亲节是送康乃馨,还是萱草花,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每年都会在母亲节这一天买束花送给妈妈,你是送的什么花呢?大多数人都会说“康乃馨”了,花语是什么什么的,那么请你先了解下母亲节的由来。中国人过中华母亲节,送中华传统的母亲花——萱草花。萱草花为中国传统的母亲花,在汉朝时,即有栽种的记录,时已称...

【礼仪文化】中国礼之问候礼,也是见面之礼,日常生活礼仪

作为一个传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时汉族礼仪动作就有十种: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其中一拜礼和拱手礼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近几年疫情的原因,我们的传统礼仪也逐...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21w+
35赞    阅读 3.17w+
26赞    阅读 1.99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