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小时候在闽西乡下外祖母家长大。每天晚饭后,灶火将熄,油灯摇晃,屋外蛙声渐起。 这时,如果掏出指甲剪,“咔嗒”一声剪下一片指甲,
外祖母会立刻停下手中的活,伸手按住我的手:“收起来,白天再剪。”她不说“会招鬼”,也不说“会短命”,只是告诉我:“夜里动刀,不干净。”
这句话,我听了整个童年。
村里的老人大多信这个。不是所有人都能讲出道理,但他们知道:指甲不能夜里剪,更不能乱丢。
油灯昏黄,光晕在墙上晃动,指甲屑飞溅时,像几点白灰突然跳起,又落下。
那声音——“咔嗒、咔嗒”——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短促、坚硬,毫无规律。
有人说,像鬼在敲门;
有人说,像老鼠啃骨头;
还有人说,那是“阴兵”路过时,铠甲相碰的声音。
所以,动刀不行,出声不行,更不能让那点“白屑”散在地上的阴影里。
后来了解到,不是天黑就不能剪了,最忌的是子时,也就是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那时阴阳交替,鬼门开,动刀等于“引杀入宅”。
然后是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天黑人静,宜睡不宜动。
若是赶上七月半,整个月都少有人剪指甲,怕冲了回来的祖先。
外祖母还说,月黑天比满月危险。没有月光压着,野鬼胆子大。新月初现那天,也不能剪,怕“跟月亮一起缺了角”,运气跟着衰。
也有人说指甲与“筋”相连,民间认为“爪甲通肾”,肾主寿。夜间阳气衰,此时剪甲,等于“自损根本”,伤及寿命。
还有说指甲属“人体遗蜕”,与头发、牙、血同列“四秽”。夜间处理“人体遗蜕”,等于“暴露命根”,易被邪祟利用。
要是晚上一不小心剪指甲了,立刻念一句:“指甲落,灾去福来,百无禁忌。” 连念三遍,往手心吹一口气。
或者,把剪刀用红布裹起来,放三天,再拿出来用。更讲究的人家,会烧一炷香,跟灶神说一声:“不是故意的,孩子不懂事。”
这套规矩,听起来像迷信。但在那个晚上没灯的年代,确实是一个很有用的建议。
夜里光线差,指甲剪容易划破皮,一个小口子,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可能化脓、溃烂,甚至要命。指甲屑带着真菌,乱飞乱丢,可能传染灰指甲。禁忌用“招鬼”“伤寿”这样吓人的话,其实是把卫生规则,变成孩子一听就记住的警告。
现在,家家灯光通明,指甲剪随时可用,没人再按住我的手,说“夜里动刀,不干净”。但每次在深夜剪指甲,听见那声“咔嗒”,我仍会停一下,看一眼那片小小的、泛着微光的指甲屑,然后把它,轻轻包起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