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这个老规矩背后藏着一份爱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爸妈叮嘱过:“天黑了,别喊名字!”不是怕吵到邻居, 而是——怕把魂叫丢了。

在北方农村,这是一条铁规矩:夜里不能喊名字。晚上出门玩,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最好喊“回来啦”。

还记得小时候,奶奶说的那个故事:

从前有个孩子,叫狗子,住在村西头,他爹娘疼得跟眼珠子似的。那天傍晚,狗子去邻居家看鸡下蛋,忘了回家。

天黑透了,还不见回来,他爹就站在门口喊:“狗子!回来吃饭了!”没人应,喊了好几声还是没人回应。记得他爹又大喊:“李狗子!赶紧回来,几点了,还不回来,想挨揍啊你!”

声音在夜里传得老远。不一会,狗子回来了,可人不对劲了。不说话,不吃东西,半夜突然坐起来,盯着墙角说:“有人叫我……在院外……”

后来请了村里的胡老道,胡老道点了三炷香,在门口撒了一圈灶灰,第二天一看——灰上全是小脚印,从院外来,到门口,又原路回去。

胡老道说:“你喊孩子的名字,等于告诉野鬼: 这孩子叫狗子,姓李,住村西头。 野鬼就顺着名字,把他的魂勾走了。”

后来一家人跪在灶王爷前,连喊七天:“李狗子,回来啦!李狗子,回家啦!”才把魂叫回来。

可从那以后,狗子再没以前灵光了,见人就躲,话也不会说了。

奶奶每次讲完这个故事,总要加一句:“所以啊,天黑了,叫孩子,只准说‘回来啦’,不准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万一有东西,也听不懂是谁。”

在传统观念里,名字不是代号,是“命”的一部分。

叫名字,等于“点魂”;答应了,等于“应召”;尤其是孩子,三魂七魄不稳定,容易被外力牵引。

《酉阳杂俎》记载:“小儿夜啼,勿呼其名,恐为鬼所得。”

所以,我们给小孩取名都要算算,甚至要选吉时,夜里更不能随便喊名。有的地方天黑后,不仅是小孩子的名字不能喊,大人的也不能。

说到这里,特别注意了,自己的生辰八字不能乱给!

小时候不懂,一直以为天黑后真的有鬼出来,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小脚印”可能是老鼠踩的,“魂丢了”其实是夜惊症,“野鬼勾魂”是大人吓唬孩子的法子。

其实,这是最原始的信息保护。

因为,在二十一世纪之前,特别是农村,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路灯,到处都是摄像头,那时候丢孩子很多的,偷孩子的人也很猖獗。

所以,家长们为了保护孩子,只喊他的小名,不喊大名。特别是晚上,天黑了视野不好,小孩子玩的太晚的话,回去的路上可能会被坏人尾随,如果喊孩子的名字,会被坏人听到,这样就很危险的。

因此,慢慢的延申出来了这个禁忌:夜里不能喊名字。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87.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8-11
下一篇 » 08-14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夜啼郎”的传说:小时候半夜哭闹,长辈为何不喊孩子的名字?

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每到半夜就会突然惊醒,然后大哭不止。爸爸妈妈怎么哄都不行,只能抱着在屋子里来回走。依稀记得那时候哭得撕心裂肺,爸爸喊着我的名字说:“xxx,怎么了?”妈妈却低声对爸爸说:“别喊他名字,小心夜啼郎听见。”后来也是听村里面...

关于农村常见的锅底灰,你知道多少?一篇灶火深处的民间记忆

在老家的厨房里,灶台常年不拆,铁锅底黑得发亮,一层层烟灰结成硬壳,像树的年轮,一圈叠着一圈。也不会去刮它,小孩子拿树枝去抠,还会被立刻制止,告诉他:“这可都是好东西啊”。在他们眼里,锅底灰不是废料,而是灶火留下的“骨血”,是家的“黑金”。这...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的讲究与故事

腊月二十三,天还没亮,厨房里已经飘出了糖瓜的甜香。揉着惺忪睡眼,看到母亲从神龛上小心地揭下那张泛黄的灶王爷画像,轻轻拂去灰尘,又往香炉里添了三炷香。“灶王爷今天要去天上了,得让他吃点甜的,说咱们家的好话。”那时候还不懂,一个纸上的神仙,真能...

在南方流传着这样的习俗,夜里不能剪指甲,一个被遗忘的禁忌

小时候在闽西乡下外祖母家长大。每天晚饭后,灶火将熄,油灯摇晃,屋外蛙声渐起。这时,如果掏出指甲剪,“咔嗒”一声剪下一片指甲,外祖母会立刻停下手中的活,伸手按住我的手:“收起来,白天再剪。”她不说“会招鬼”,也不说“会短命”,只是告诉我:“...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1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