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立秋,民间总结的“早秋晚秋”、“公秋母秋”、“睁眼秋闭眼秋”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第13个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7日或8日交替。立秋也意味着夏天结束,秋天开始了。

立秋后,天气转凉,气温会降低,但还有高温的可能,这是三伏天的最后阶段。有时候,还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气温变化大,天气不稳定。

古代农民根据自然规律,发现这个时候,夏热消退,农作物成熟,是收获的好时机,看下老祖宗总结的一些关于立秋的经验。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民间对立秋的总结

总结来说,立秋的分类有:早秋和晚秋、公秋和母秋、睁眼秋和闭眼秋

一、早秋晚秋

如何区分早秋、晚秋?

农历六月立秋为早秋,七月立秋为晚秋。

详细点分的话,六月早秋,七月上旬中秋,七月中旬晚秋

民间俗话“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养养丢,晚立秋粒粒收”、“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立秋后白天时长变短,温度也会减低,就会导致农作物光照时间相对减少,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若立秋晚些的话,庄家有一个适应气候的时间,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就有可能大丰收。

若立秋早,天气冷的相对快些(比晚秋早了近一个月),如果在庄稼生长的时期就冷起来了,那庄稼就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导致减产。

若立秋不早不晚,说明天气还会继续热上一段时间,在立秋之后,收秋的劳作也逐渐开始,但这时候天气还是很热的,因此就有“中秋热死牛”的说法。

二、公秋母秋

如何区分公秋、母秋?

公秋母秋的说法出现在南京一带,区分之法也有不同,不过万千不离中国的传统阴阳学。

区分方法1:白天为公秋,晚上为母秋。

区分方法2:单日为公秋,双日为母秋。

区分方法3:单月为公秋,双月为母秋。

民间俗话“公秋爽,母秋凶”、“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

意思是说若为公秋,天气会凉爽一些,转凉也饿会快一些;若是母秋,就还要热上一阵子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

当然这种说法不严谨,可以了解下就行。

三、睁眼秋闭眼秋

如何区分睁眼秋、闭眼秋?

一般认为白天立秋为睁眼秋,晚上立秋为闭眼秋。这种说法相对笼统一些,区分的并不是很清晰。

详细来说,凌晨0点至中午12点为“睁眼秋”,中午12点至晚上24点为“闭眼秋”。

民间俗话“睁眼秋丢又丢,闭眼秋收又收”。

当然,不管哪种秋,天气肯定需要热一段时间的。立秋后就快处暑了,抓住最后一个三伏天,赶紧“冬病夏治”吧。

立秋后的益吃的食物:

  • 南瓜:富含维生素A和纤维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护眼睛健康,同时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缓解秋季便秘问题。

  • 蘑菇:低热量高营养的食材,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

  • 花菜: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和咳嗽。

  • 土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肌肤水分平衡,同时也是秋季增加能量的好选择。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371.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8-09
下一篇 » 08-11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报】你了解的母亲节不是我们的,我们有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问你母亲节是什么时候,你会说5月第二个周日,可你知道你过的是西方的母亲节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有自己的母亲节,文化的入侵,传统的没落。起源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17世纪中,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

【报】你可能不知道,中国人是生活在48世纪的

现在的公历是按照西方的纪元算的,我们所说的公元2022年,即从耶稣出生那年开始算,到现在2022年了。这些历法是西方的立法,中国的纪元应该是从皇帝开始,皇帝在他20岁的时候战胜炎帝、打败蚩尤,一统天下。后来皇帝令两位大臣(那时候也不知道该叫啥)大桡(黄帝史官)制定了甲子,容成子(黄帝老师)造了历法。从这个历法开始到现在...

二月二,龙抬头,你可知都有哪些习俗,还有孝在其中

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每年农历二月二,“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龙抬头”最早出现在元时期的文献上。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

七夕送什么礼物,看看古代人在七夕都送什么呢?

古人七夕过的是非常丰富滴,遇到心仪的人,或者在分别的时候不得送心仪的人一个礼物吗?古代人在七夕节都送什么礼物呢?1、簪子簪常是男子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品,女子也常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郎。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41w+
35赞    阅读 3.38w+
26赞    阅读 2.1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