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二十九,贴倒酉:腊月里的‘福到’时刻
腊月二十八忙了一天,馒头也都蒸完了,终于等到腊月二十九了,今天家家户户的门楣、窗棂、米缸、水缸就开始——红了。
红纸黑字的春联、剪得精细的窗花、圆滚滚的“福”字被一一贴上。
老话讲:“二十九,贴倒酉。”这句看似难懂的谚语,其实藏着一个千年习俗:“倒酉”即“倒有”,更直白地说——就是“福到了”。
因为“福”字是倒着贴的。这点很多小朋友在贴春联的时候都听说过这样的贴法,“福”字为什么要倒贴?
一个民间传说,最广为流传的是清代一个故事:
有一年的除夕,恭亲王府上大扫除,一个不识字的仆人被吩咐去贴“福”字,他慌慌张张的竟把“福”字贴倒了。
王爷大怒,要重罚他,这时管家急中生智,跪下说:“恭亲王英明!福字倒贴,是‘福到了’的吉兆啊!”
王爷一听,转怒为喜,重赏管家。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百姓们也都纷纷效仿,“倒贴福字”就成了习俗。
后来,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寓意挺不错的,过年也在御笔书福时,允许部分“福”倒贴,以示“天降洪福”。
倒贴福字
很多人以为“福”字全倒着贴,其实不然,老讲究多着呢。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倒贴福字呢,哪些地方可以倒贴?哪些必须正贴呢?
可以倒贴
大门外的“福”字可以倒贴,意为“福到了”,是迎进来。
水缸、米缸、柜子这些要“倒东西”的地方可以贴倒“福”,意为“把福倒(到)了里面”,不至于把福倒出去。
必须正贴
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因为大门是庄重之地,“福”要端端正正迎进来,倒贴反成“把福倒出门”,是大忌。
厅堂正墙、神龛旁,这些代表家族尊严,福字必须正贴以示敬重。
贴春联
可不只是“红红火火”,腊月二十九贴春联是一场有仪式感的“换装”。
选联
自己写的话,要有父亲或村中先生磨墨挥毫,写“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样寓意好的对联。
买集市上挑红纸金字这些现成的,也有带“生肖图案”的。
时间
有人说要早起贴,意思是早早的把福气带回家,贴完了,福气就被别人抢完了。
也有人说中午到下午2点之前贴,因为这时阳气最强,福气最强。
总之各有各的说法,但只要在下午3点到5点(申时)之前贴好就行了,因为这时阳气尚存、阴气未盛,再等等就天黑了,忌天黑后贴,怕“福”看不清路。
顺序
先撕旧联,用刀刮干净,用抹布擦干净。有人喜欢懒省事,直接不撕就贴上了,辞旧迎新嘛,得先辞旧再迎新,意为“除旧”。
贴的时候从右到左贴,上联贴右,下联贴左,横批在中央。
发现很多人贴的时候,随意拿起来一个就贴了,也不管上下联,这个知识还是要学一下吧,别闹了笑话。
工具
现在省事了,都是用胶带的,其实最好的还是面糊,老人说:“面是五谷,最养家神”。
用钉子的话用小铁钉,不能用订书机咔吧就钉上了……
北方还要贴一些窗花,红纸剪出“喜鹊登梅”“连年有余”贴在玻璃上,阳光一照满屋生辉。
门神也是必贴的,秦琼、尉迟恭手持兵器,威风凛凛、镇宅辟邪。
南方对联更重文采,江浙一带喜用“竹叶联”“洒金纸”,广东、福建贴“挥春”,小幅红纸写“笑口常开”“出入平安”,贴冰箱、贴电梯、贴车上。
现在春联成了流水线产品,灯笼是五彩灯的,“福”字也带上LED灯了,还有能遥控开关的。
可仍有一些地方,仍有一些人坚持手写春联送祝福。
当孩子踮脚贴窗花,父亲踩着板凳,把“福”字端端正正贴在门上那一刻,他们贴的不只是红纸,更是——对家的守护、对年的敬畏、对“福到”的虔诚期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