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腊月二十七的大集刚散,年货堆满了柜子,第二天家家户户的厨房就冒出了——热腾腾的白气。
灶火通红,大锅烧水。案板上一团团雪白的面团正缓缓鼓起,像有了呼吸。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童谣唱得喜庆:“二十八,把面发。”
这是一场关于“发”的仪式,一场用蒸汽写下的新年祝词
蒸腾年味
在北方人家,“发面”是过年最重头的厨房工程,因为“发”字太吉利了。
面团“发”起来,象征“发家”
蒸汽“发”出来,象征“兴旺”
口袋“发”财,全靠这“发”字撑着
老话讲:“腊月不发面,正月不开财。”
所以这一锅面,必须发得又大又松,要是面没发起来,就成了“死面疙瘩”,全家人都会叹气:“这年,怕是不顺。”
发面
发面可是一门讲究的“年技术”,头天晚上就开始发面了:
和面
井水兑温掺入“老面引子”(酵头),不能用酵母粉,“引子”是传了几代的“面魂”
揉面
使劲揉,一百下起步,直到面团光滑如婴儿脸。
醒面
盖上棉被放在热炕头,等它慢慢鼓起像个小山坡。
蒸馒头
二十八这天主妇们从清晨就开始忙,先把发好的面再揉揉,然后开始做馒头、包子等等。
再揉
发好后再揉一遍,排出气泡防止蒸出来有孔。
做型
搓成馒头、花卷、豆包,有的还捏成鱼、桃、元宝,寓意“年年有余”“长寿”“招财”。
烧火
这个活一般都是小孩子的,塞玉米秆、麦秸,火越旺越象征“日子红火”。
揭锅
可不能随便揭,要等“三开气”,蒸汽冲了三次才能开盖,否则馒头会“塌”。
第一锅
蒸好后的第一锅,要先供灶神,说:“请您尝尝发发”。
然后再全家吃蒸好的馒头,白胖暄软,堆在竹屉上像一座小雪山,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南北差异
面发,但不止发馒头。
北方以馒头、花卷、豆包为主,东北还有“粘豆包”,用黄米面包红豆馅蒸好后冻在仓房,随吃随热。
南方虽主食是米,但腊月二十八也“发”。
发米粉:做发糕、米糕,蒸出来层层开花,叫“大发糕”。
发面点:江南做“银丝卷”“葱油花卷”,广东做“马拉糕”“蜂巢蛋糕”。虽用米或糖,但“发”的寓意不变。
面要是没发起来,也不能说“死面”,要说“它还在醒”。有的地方二十八不能动剪刀,怕“剪断财路”。馒头数要吉利,一屉蒸十六个。包子裂了叫“开口笑”等等,这些也仅仅是老百姓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不只是主食,更是——中国人对“发家”最踏实的期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