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年小故事之腊月二十八,蒸腾出来的年味,一锅馒头里的“发发”期盼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腊月二十七的大集刚散,年货堆满了柜子,第二天家家户户的厨房就冒出了——热腾腾的白气。

灶火通红,大锅烧水。案板上一团团雪白的面团正缓缓鼓起,像有了呼吸。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童谣唱得喜庆:“二十八,把面发。”

这是一场关于“发”的仪式,一场用蒸汽写下的新年祝词

蒸腾年味

在北方人家,“发面”是过年最重头的厨房工程,因为“发”字太吉利了。

  • 面团“发”起来,象征“发家”

  • 蒸汽“发”出来,象征“兴旺”

  • 口袋“发”财,全靠这“发”字撑着

老话讲:“腊月不发面,正月不开财。”

所以这一锅面,必须发得又大又松,要是面没发起来,就成了“死面疙瘩”,全家人都会叹气:“这年,怕是不顺。”

发面

发面可是一门讲究的“年技术”,头天晚上就开始发面了:

和面

井水兑温掺入“老面引子”(酵头),不能用酵母粉,“引子”是传了几代的“面魂”

揉面

使劲揉,一百下起步,直到面团光滑如婴儿脸。

醒面

盖上棉被放在热炕头,等它慢慢鼓起像个小山坡。

蒸馒头

二十八这天主妇们从清晨就开始忙,先把发好的面再揉揉,然后开始做馒头、包子等等。

再揉

发好后再揉一遍,排出气泡防止蒸出来有孔。

做型

搓成馒头、花卷、豆包,有的还捏成鱼、桃、元宝,寓意“年年有余”“长寿”“招财”。

烧火

这个活一般都是小孩子的,塞玉米秆、麦秸,火越旺越象征“日子红火”。

揭锅

可不能随便揭,要等“三开气”,蒸汽冲了三次才能开盖,否则馒头会“塌”。

第一锅

蒸好后的第一锅,要先供灶神,说:“请您尝尝发发”。

然后再全家吃蒸好的馒头,白胖暄软,堆在竹屉上像一座小雪山,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南北差异

面发,但不止发馒头。

北方以馒头、花卷、豆包为主,东北还有“粘豆包”,用黄米面包红豆馅蒸好后冻在仓房,随吃随热。

南方虽主食是米,但腊月二十八也“发”。

发米粉:做发糕、米糕,蒸出来层层开花,叫“大发糕”。

发面点:江南做“银丝卷”“葱油花卷”,广东做“马拉糕”“蜂巢蛋糕”。虽用米或糖,但“发”的寓意不变。


面要是没发起来,也不能说“死面”,要说“它还在醒”。有的地方二十八不能动剪刀,怕“剪断财路”。馒头数要吉利,一屉蒸十六个。包子裂了叫“开口笑”等等,这些也仅仅是老百姓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不只是主食,更是——中国人对“发家”最踏实的期盼。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819.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0-20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传说中的上古十大神龙,上古十龙排行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强大和力量。上古时代,龙有极强的战斗力,呼风唤雨,甚至移星换斗都不在话下。上古十大神龙,各地区可能稍微有些差别。十、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

半夜吹口哨会引来孤魂野鬼,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汇

半夜吹口哨为何被传会招来鬼魂?揭开老一辈口中的“深夜禁忌”。小时候,你是否也曾在夜里偷偷吹起口哨,却被长辈一把捂住嘴:“别乱吹!晚上吹口哨会把孤魂野鬼引来!”这句话仿佛成了每个家庭的“午夜守则”,但你知道它为什么会被一代代传下来吗?今天就...

端午节吃咸鸭蛋的缘由,背后传说和由来竟有这么多门道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极具特色的传统佳节,除了备受瞩目的爱国诗人屈原,诱人的粽子以及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咸鸭蛋,也是这个节日的独特风味。很多人对粽子津津乐道,而那蛋黄流油的咸鸭蛋同样深受喜爱。那端午节吃咸鸭蛋究竟是为什么呢?其背后隐藏着许...

花馍背后的民俗文化寓意,传统文化的传承

馍,通常指馒头。花馍既是观赏性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以前逢年过节都会蒸点各式各样的馒头和包子,小时候只是看着花馍好看、好吃,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蒸花馍,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寓意和文化。北方一到过年,蒸馍肯定提上日程了,而且还是大蒸。以...

关于农村常见的锅底灰,你知道多少?一篇灶火深处的民间记忆

在老家的厨房里,灶台常年不拆,铁锅底黑得发亮,一层层烟灰结成硬壳,像树的年轮,一圈叠着一圈。也不会去刮它,小孩子拿树枝去抠,还会被立刻制止,告诉他:“这可都是好东西啊”。在他们眼里,锅底灰不是废料,而是灶火留下的“骨血”,是家的“黑金”。这...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8w+
35赞    阅读 3.35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