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填新土,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老辈传下来的习俗别忘了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今天看到有人说,你只知道11月1日,不知道是万圣节。我去NML!

你只知道西方的万圣节,你可知道今天是中国的什么节日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

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

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祭祀、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的到来。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亡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寒衣节体现了中国人“慎终追远”的孝顺传统。

农历十月一,寒衣节,和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三大“鬼节”,是中国的传统祭祀节日

听家里老一辈的讲,

农历十月后,天气渐渐变冷。

人们会感到凉意,开始纷纷加衣御寒,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

因思念想到去了去世的亲人,在那边是不是也冷了,

也为他们准备了御寒的衣物送过去,这就是寒衣节的含义。

十月一这天,人们会纷纷未去世的亲人、先祖送上冥衣,而且还要向坟上填土。

用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知道了吗?

快去给送衣服吧,还什么万圣节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642.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01
下一篇 » 11-04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正月十五闹元宵,关于元宵佳节你知道多少呢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道教“三元”有关系,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而天官喜乐,所以这天都燃灯。还有是佛教正月十五日观佛舍利,要点灯敬佛。至于为什么叫元宵,有说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为元,夜为霄,所以称元宵节。元宵...

“吃了吗”简单的一句话,外国老者的理解,国人不一定知道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也经常说话的一句简单的话,“吃了吗?”,在我们看来很微小的一句话,现在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意义。大多数年轻人也是从长辈那里学来了,为什么要怎么打招呼?简单粗暴的说就是饿怕了。我们有句古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七夕的传统美食,古代人在七夕节有哪些美食习俗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怎么能没有好吃的呢?实话,古人的七夕还是蛮有意思的,又是吃喝,又是玩的,那吃的是啥嘞,七夕节有哪些传统美食呢?1、巧果巧果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即将芝麻、糖、面粉等混合后,制作成各种形状的面...

衣服扣子的数量不是随便定的,快看看你的是奇数还是偶数

自古以来人们对上衣的扣子数量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整几个就行了,穿错了也没啥,就是别人笑话你。在传统中,衣服的扣子数量都是单数,一般来说,成人7个,少年5个,幼儿3个。而且要避开数字4和6。为什么会用单数呢?从《易经》上来说,“一阴一阳之为道...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喝腊八粥、吃腊八面,传统节日知多少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就意味着快过年了,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每到腊八,北方地区就忙着泡腊八蒜,吃腊八面、喝腊八粥。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是古代重要的年终祭祀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歌

人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但你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什么?都有哪些节气吗?老祖宗的大智慧,可不是那些百年历史能比的。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北斗七星循环旋转定制的,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也就是——“岁”。现行的廿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报】你可能不知道,中国人是生活在48世纪的

现在的公历是按照西方的纪元算的,我们所说的公元2022年,即从耶稣出生那年开始算,到现在2022年了。这些历法是西方的立法,中国的纪元应该是从皇帝开始,皇帝在他20岁的时候战胜炎帝、打败蚩尤,一统天下。后来皇帝令两位大臣(那时候也不知道该叫啥)大桡(黄帝史官)制定了甲子,容成子(黄帝老师)造了历法。从这个历法开始到现在...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05w+
35赞    阅读 3.02w+
26赞    阅读 1.9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