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请姑姑,关于天贶节的节日故事和传说,传统节日知多少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农历六月初六,在民间被称为天贶节,又称翻经节、姑姑节或小白龙探母

这一天要请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回家,好好招待一番后再送回去。

六月六,请姑姑,关于天贶节的节日故事和传说,传统节日知多少

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

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天心惊肉跳,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

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习俗

除了“六月六,请姑姑”这个习俗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如:

民间流传着“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

“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又作“家家晒龙袍”。

相传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固有“晒龙袍”之说。

在陕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的习俗。

六月上旬正是麦收羊肥之时,紧张的收获季节刚刚结束,为了欢庆丰收,接女儿回娘家,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成了庄稼人的一件快事。

六月初六也是入伏第一天,很适合晒晒被子、衣物、书籍等东西,因此一些地区的习俗很多是关于晒物的。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661.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2-10
下一篇 » 12-13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一次网上闲逛唤起对电视剧《窍哥》的回忆,广西的经典之作啊

电视剧《窍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影视作品,更是一段深藏在心底的记忆。每当提及这部广西的经典之作,总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段青春岁月。那时,我们还围坐在电视机前,跟随着窍哥的步伐,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突然想到这部电视剧,是因为一次...

【礼仪文化】中国礼之问候礼,也是见面之礼,日常生活礼仪

作为一个传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时汉族礼仪动作就有十种: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其中一拜礼和拱手礼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近几年疫情的原因,我们的传统礼仪也逐...

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动针线?民间的老规矩,老一辈的讲究

在北方农村,正月初一到初五,家里不能动针线。不是怕累,不是图清闲,而是——>怕“扎破春”。老一辈人曾说:“春天是一口气,刚冒头,嫩得很。你一动针,“刺啦”一下,把春气扎漏了,一年就难顺。”相传,在河北的一个村子,年前下雪,孩子棉裤膝...

【礼仪文化】筷子不能插在饭里,一个被忽视的餐桌禁忌动作

你肯定因为这个事情别爸爸妈妈说过。饭做好了,妈妈喊你去盛饭,你盛好了饭,那上筷子,往碗里面一插,就给端过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你被你爹说教了一顿。这个场景发生在家里还好,如果发生在外面,或者一个特殊的场合,这一些细节可能就能改变结果。一些孩...

花馍背后的民俗文化寓意,传统文化的传承

馍,通常指馒头。花馍既是观赏性强的食用品,又是反映民间风情的艺术品。以前逢年过节都会蒸点各式各样的馒头和包子,小时候只是看着花馍好看、好吃,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蒸花馍,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寓意和文化。北方一到过年,蒸馍肯定提上日程了,而且还是大蒸。以...

衣服扣子的数量不是随便定的,快看看你的是奇数还是偶数

自古以来人们对上衣的扣子数量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整几个就行了,穿错了也没啥,就是别人笑话你。在传统中,衣服的扣子数量都是单数,一般来说,成人7个,少年5个,幼儿3个。而且要避开数字4和6。为什么会用单数呢?从《易经》上来说,“一阴一阳之为道...

夜里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这个老规矩背后藏着一份爱

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爸妈叮嘱过:“天黑了,别喊名字!”不是怕吵到邻居,而是——怕把魂叫丢了。在北方农村,这是一条铁规矩:夜里不能喊名字。晚上出门玩,不能喊名字,更不能喊全名,最好喊“回来啦”。还记得小时候,奶奶说的那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

先辈为“七夕”的写的诗,不要再发节日快乐了

七夕,一个关于爱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你会发信息给你的另一个TA吗?看下古人前辈为“七夕”写的诗词,每一篇都很美,多学点,不愁发啥内容了。《七夕》唐·李贺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2w+
35赞    阅读 3.3w+
26赞    阅读 2.06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