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赶尸到底是什么?真如电影中的那般吗?或许没有那么神秘,只是很少人知道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湘西赶尸”,最初是通过鬼故事听到了,它也是巫文化的一种,属于白巫术,是流行在湘西一带的一种神秘传说,与蛊毒、落花洞女一起,并称为“湘西三邪”。

湘西赶尸到底是什么?真如电影中的那般吗?或许没有那么神秘,只是很少人知道

在川东到湖南西部的那一段,几百公里的山路里的交易。前后的路程,都有船运或公路。只是这一段,山高林密,狼虎出没,运载棺木的牛车走不动,船家又不搭手,不得以只有托付给“赶尸人”了。丧主先得找到当地的“赶尸旅店”,一般是挑一面杏黄小旗,上书“祝尤科”(古代的巫医专科)三个大字的地方。

起源

相传几千年以前,蚩尤率带兵与敌对部族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蚩尤对身边的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

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

于是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

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

三赶,三不赶

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三赶

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

传说是因为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

所以,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三不赶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

传说病死的魂魄已被阎王勾去,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

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则会影响旧魂灵的投生;

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同样不能赶。

原理

湘西的赶尸,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据有赶尸奇俗的湘西沅陵、泸溪、辰奚、溆浦四县人士说:赶尸是不给人看的,赶尸是昼伏夜行的,三更半夜谁敢出去看会走的死人呢?不过,据在四县开旅店的人说:死人决不是用人背着走,却是死人自己象麻雀似的跳着走,因为赶尸的要住旅店,所以他们比较清楚,确是三五具尸体只有一个人赶。

每次赶尸,必须有两具以上的尸体,不然就不叫赶,叫“背”了。待到有了两具以上的尸体,到了傍晚,“先生”就开始作法了。

设坛、点香,烧纸,对尸体如此这般的处理一下,便开始出发。他每摇一下铃,手上绳子一紧,尸队就向前走一步。他们走的都是人迹罕至的荒野小径,“先生”算好了路程,待到差不多要天亮了的时候,找到一个专为赶尸人服务的小旅店,打尖休息。

尸体也有专门停放的地方,厚重的、上黑漆的木质大门背后,就是尸体站的地方。当地有忌讳小孩到门背后玩的习俗,应该就是源于此事。

至于“死人为什么会动”,这也是所有人最大的迷团,赶尸人神秘的昼伏夜出,或许也是为了保守这个机密吧。

科普一下,人死后会立即僵硬,称之为“尸僵状态”,过四十八小时后,肌体就会恢复一些柔软,然后就又是发硬。但这时大的关节,例如髋关节,在外力作用下,还是能有小幅度(约20度)的活动空间,这就是死人行走的条件之一。

把两个尸体,排好队,伸直前臂与地面平行,然后用长而细的竹竿顺着手臂用绳索固定,这两个尸体就连成一个立体的架子,不会翻倒了。

这时候如果拿一个绳子连在第一具尸体上,然后在另一头用手轻微用力一拉,尸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歪歪斜斜的直腿走起来啦。

从川边到湘西,地理条件是向下倾斜的,走的一般都是向下的斜坡,势能转化为动能,尸体架子就能走得方便些,而这些小路,都是赶尸人精心选择,上坡极少,真就是有了拖不过的上坡,也说不得只好一个个背上去了。这就是赶尸的最大奥妙。

消失

在民国之后,出现了现代公路和汽车,一些不信邪的汽船也开始搭载尸体。人们的乡土观念也淡化,入川的移民不再要求把尸体运回老家。“祝尤科”的赶尸人也被历史淘汰了快一百年了,保存在人们记忆里的,恐怕只有那伸直前臂、一跳一行的僵尸,和赶尸人的铃声了。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656.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1-29
下一篇 » 12-03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半夜吹口哨会引来孤魂野鬼,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故事汇

半夜吹口哨为何被传会招来鬼魂?揭开老一辈口中的“深夜禁忌”。小时候,你是否也曾在夜里偷偷吹起口哨,却被长辈一把捂住嘴:“别乱吹!晚上吹口哨会把孤魂野鬼引来!”这句话仿佛成了每个家庭的“午夜守则”,但你知道它为什么会被一代代传下来吗?今天就...

小时候总听说“晾衣绳不能从下面钻过去”,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你小时候是不是也喜欢从晾衣绳的下面钻来钻去的玩呢?有没有被大人训过,说:“晾衣绳不能从下面钻过去”。当时是一脸懵,不就是根挂衣服的绳子嘛,怎么还不能钻了?传统礼仪在传统文化中,衣物被视为“上身之物”,尤其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一...

家有存粮,心里不慌,米缸不能空,这是老一辈的生活讲究

在以前,家家户户还是用的米缸,有陶制的、木制的,口大肚深,上面盖着竹筛或小木板,通常放在一个角落里。做饭的时候,从缸里舀点米,一看米不多了就赶紧买,哪怕只剩一把了,也要留着。就连刷洗缸的时候也要留一点米,他们信一条规矩:米缸不能空。不是怕...

【礼仪文化】筷子不能插在饭里,一个被忽视的餐桌禁忌动作

你肯定因为这个事情别爸爸妈妈说过。饭做好了,妈妈喊你去盛饭,你盛好了饭,那上筷子,往碗里面一插,就给端过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你被你爹说教了一顿。这个场景发生在家里还好,如果发生在外面,或者一个特殊的场合,这一些细节可能就能改变结果。一些孩...

小时候听过的月亮故事你还记得吗?民间传说里的神秘月亮婆婆

你小时候听过长辈讲的“月亮婆婆割耳朵”的故事吗?那些关于月亮的神秘传说和故事,承载着众多小朋友的童年印记。小时候的夏夜真的很亮,有满天星斗和温柔的月光。傍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乘凉,长辈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讲起那些关于月亮的故事——“...

一次网上闲逛唤起对电视剧《窍哥》的回忆,广西的经典之作啊

电视剧《窍哥》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影视作品,更是一段深藏在心底的记忆。每当提及这部广西的经典之作,总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那段青春岁月。那时,我们还围坐在电视机前,跟随着窍哥的步伐,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突然想到这部电视剧,是因为一次...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8w+
35赞    阅读 3.35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