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忆为您推荐:
大年初一拂晓,东方的天刚刚微微亮,就听到有人劈里啪啦的放鞭炮了,新的一年正式开始了。
大人们开始起床,煮饺子、祭拜天地。村子里也开始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新年的第一声问候。
今天是——大年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大家都要穿上新衣,对着长辈说出那句传了千年的祝福:“过年好!给您拜年了!”
拜年
“拜年”是正月初一的头等大事,是一年中最庄重的亲情仪式,是中国人最隆重的礼仪时刻。
拜年的顺序,是有讲究的:
先拜天地神:
在祖先牌位前上香、摆供(饺子、水果),全家磕头感谢庇佑,祈求新年平安。再拜家中长辈:
孩子给爷爷奶奶、父母磕头;
儿媳给公婆行礼;
弟弟妹妹给哥哥姐姐作揖。
后拜邻里乡亲:
出了自家门见人就拱手,道“新年好啊!”,不分亲疏,皆道吉祥。
拜年的姿势,有南北差异:
北方:
行“磕头礼”,双膝跪地、两手伏地、头触手背,三叩为敬。南方:
多行“作揖礼”,双手合抱、前后摇动、口中称“恭喜发财”。
压岁钱
拜年时最让孩子心跳加速的是——压岁钱,“压岁”原意是“压祟”,古人认为有一种叫“祟”的小妖会在年三十夜里摸孩子的头,让孩子生病。
所以长辈用红纸包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下“压”住邪祟,后来铜钱变纸币,红纸变红包,但寓意不变:“压住灾祸,保佑平安”。
压岁钱要用红纸/红包包住(红色驱邪),金额要双数,意为“好事成双”,忌单数(还有双数中的是“4”),不管谁给的压水钱,当面不拆,而且要长辈先给,长幼有序顺序不能乱。
饺子
初一早上必不可少的便是饺子,饺子是“更岁交子”的象征。
拜完年,全家团坐,第一顿饭必是——饺子。
为什么是饺子?因为——“交子”是古代对子时(23:00–1:00)的称呼,而除夕与初一的交替正是“更岁交子”的时刻。
吃饺子就是咬住这个关键时辰的好运,把新旧交替的福气一口吞下。
饺子的讲究,多到数不清:
形状:捏成“元宝”形,寓意“招财进宝”。
馅料:
韭菜鸡蛋(久财);
猪肉白菜(百财);
包硬币(吃到者来年发财)。
不能咬破:破了叫“破财”。
现包现煮:不吃剩的,象征“新年新气象”。
禁忌
初一作为新年的第一天,讲究也是很多的,稍不注意就可能“犯忌”。
不能扫地、倒垃圾:怕把“财气”扫出门,垃圾要堆到初五“破五”再清理。
不能动针线、剪刀:怕“剪断财路”,女人这天要“歇手”。
不能吵架、哭闹:“初一吵,一年恼”,家长再气也要忍着。
不能打破东西:打碎碗碟赶紧说“岁岁(碎碎)平安”,化凶为吉。
现如今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的拜年,北南差异还是很大的,北方拜年,天不亮就开始了,家户大的能一直拜到大中午,南方多在上午进行。
而且,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年糕这些,当然南方的回礼很实惠,给的是小额红包。
但无论南北,初一的清晨都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鞭炮声、祝福声、笑声汇成新年的第一支交响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