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中国礼之问候礼,也是见面之礼,日常生活礼仪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作为一个传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时汉族礼仪动作就有十种: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其中一拜礼和拱手礼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

近几年疫情的原因,我们的传统礼仪也逐渐出现在视野中,从被人淡忘到现在慢慢复出,即时是人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记起“它”的好,“它”也没有任何抱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中国礼的详细介绍。

一、揖礼

中国礼仪-揖礼

分为:

1、天揖或上揖: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行此礼,也叫帝揖。

2、时揖或中揖:平辈之间行礼,也叫拱手礼。

3、土揖或下揖:长辈或上司还礼,又叫:下手。

基础动作:两手相握,双臂前伸如环抱,双手正对胸口,男子一般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若遇丧事行礼,皆反之。

手位:

    天揖:俯身推手,微向上举手过额,俯身约60度。

    时揖:从胸前向外平推(不高于颚不低于胸),俯身约30度。

    土揖:手稍向下向外推,俯身约30度。

手型:

    捧手:双手在胸前叠合,手型如拱,立而不俯。

    抱拳:右手握拳,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或自然覆裹右拳上,左手拇指扣右手虎囗。 多为将士、江湖人士所用。

    叉手:左手握住右手。唐代时右手拇指上翘,宋代时右手、左手的拇指都上翘。


其次还有:

    长揖: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特揖:一个一个地作揖。

    旅揖:按等级分别作揖。

    旁三揖:对众人一次揖三下。

二、拜礼

基础动作:双臂展开,拢手,躬身,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拜礼可分为:

    一拜礼:拢手于胸前,躬身30度,拜一次。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

    二拜礼:拢手于面部前,躬身45度,最多拜两次。用于行大礼。

    三拜礼: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起身,双手升至额前,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用于集体行大礼、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

三、叩首礼

中国礼仪-叩首礼

只用于特定大礼,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场合敬先师,特定场合敬亲生父母辈、祖辈,结婚那一天的夫妻对拜。

基础动作: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

古人行的最大礼是“再拜叩首礼”,也叫三叩首。正常叩首两次,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也可以双手不分开,额头叩至手心。

四、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

用于家庭礼仪、结婚时夫妻礼仪。

五、鞠躬礼

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场合,如下级对上级、同级之间、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服务人员向宾客等。

基础动作:行鞠躬礼时应面对客人,站直身体、双脚并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上身向前弯曲、低头,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鞠躬的角度一般有:15度、30度、60度、90度。

注意:行礼之前应当先脱帽,摘下围巾。

六、附手礼

适用于行大礼前站姿。

基础动作:双手附于胸腹之间,掌心面向身体,男行左手在上,女性右手在上。

七、交手礼

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加上这种礼节动作。

为揖礼的一种,手型为叉手。

八、拱手礼

为揖礼的一种,即时揖,而手型常见为捧手式。


揖礼是汉族的正式礼,好多其他礼仪形式都是由揖礼变化而来,礼的规则是有来有往,双向对等、有序有位。对方行礼,必须还礼。无论地位多高,辈份多长,都要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和无礼。应答、点头、躬身,都是还礼。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233.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10-11
下一篇 » 11-16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什么是过节?为什么农历5月5是端午节?老祖宗的智慧是伟大的!

我们的节日一般来说都是按照农历排的,现在一些节日也有公历的。西方的节日一般都是公历的,像公历2月14日,它叫西方的情人节,不是我们中国的,我们的情人节是什么时候?农历7月初七嘛!像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初二(龙抬头/社日节)、三月初三(上巳节)、四月初五(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七月十五(中元节)...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喝腊八粥、吃腊八面,传统节日知多少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就意味着快过年了,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每到腊八,北方地区就忙着泡腊八蒜,吃腊八面、喝腊八粥。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是古代重要的年终祭祀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将...

坟地旁不能种植柳树,一文看懂一项被遗忘的民间风水禁忌

坟地旁不种柳,真实存在的民间风水禁忌,认为柳树阴气重,种于坟旁会“聚煞引鬼”,影响后代。根据1956年山西省民俗调查组手稿复原的《晋北地区坟地植木禁忌示意图》资料。中心为家族坟茔,四周标注允许与禁止种植的树种。重点标注:柳树不得种于坟旁,...

春节过年小故事之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

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四,年的脚步一路向前,到了第十五天,也就是正月十五,迎来年的最后一波高潮——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是春节的终章,也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又称“元月”,故称——元宵节。老话讲:“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春节过年小故事之腊月二十六,腊月里的年味从割年肉这一刀开始

二十五豆腐磨完,灶台还留着豆香,第二天村子里就变了味儿,空气里飘来一股油润、厚重、带着铁锈气的腥香,那是——肉味。腊月二十六,童谣唱得响亮:“二十六,割年肉。”腊月里的‘年味’从这一刀开始了,这一刀下去不是普通的买菜,而是——把“年味”提回...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9w+
35赞    阅读 3.36w+
26赞    阅读 2.1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