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古代成年礼之男子二十而冠的冠礼,三加三拜取字,那份庄重感不言而喻

usold

小忆为您推荐: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三加冠冕,如今18岁过个生日完事,好点的发张证。为什么越来越没有“成年感”呢?

18岁的时候,喊上朋友吃顿饭,拍张合影发到朋友圈来一句“我成年了”,有的学校会发一张“成人证书”,就算长大。

可你知道,在古代一个男孩成年,是一场真正改变身份的仪式,叫——冠礼。

它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三加冠冕、三拜尊长、取字改称、拜会宾客

从此,他不再是“小儿”,而是——家族的继承人社会的正式成员

到现在,我们越来越快地长大,却越来越慢地成熟,甚至,根本没感觉到“成年”的那一刻。

【礼仪文化】古代成年礼之男子二十而冠的冠礼,三加三拜取字,那份庄重感不言而喻

在古代,冠礼是一场“身份重生”的仪式,冠礼之后编成年,成为正式社会人员,在家庭中也拥有话语权,不会再怎么就说你还是孩子,你不懂之类的。

时间

古代二十而冠,《礼记》明文:“二十曰弱,冠。”

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称“弱冠”。

“弱”是年少,“冠”是成年,不是16岁,也不是18岁,而是二十岁

等你真正心智渐成,才敢说“成人”。

地点

冠礼可不在学校,或者在饭店吃个饭,而是要在——家庙之中,祖先见证。

香案摆正,祖先牌位前,点燃三炷香,天地鬼神、列祖列宗都要看着这一礼,不是演给活人看的,是告慰死人:“我家后人,成年了”。

流程

三加冠冕

三加冠冕,步步登高,冠礼最核心的是“三加”。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尊贵,象征人格的进阶。

缁布冠

缁布冠(zī bù guān)是第一加,用黑麻布做的帽子,是最朴素的,象征着“做人之本”。

祝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丢掉童心,走向成熟。”

加冠后,换上深衣,从“童子服”变为“成人服”。

皮弁冠

皮弁冠(pí biàn guān)是第二加,用白鹿皮做的帽子,是武士之冠,象征着“保家卫国”。

祝辞:“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行为端正,德行谨慎。”

意味着,你不仅是儿子,更是家族的守护者。

爵弁冠

爵弁冠(jué biàn guān)是第三加,用赤黑色丝帛做的帽子,是士人之冠,可入宗庙祭祀,象征着“正式进入社会阶层”。

祝辞:“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天地吉时,三冠已成,你已成人。”


条件允许的话,三加也可以带上衣裳、鞋子一同,这样也更正式一点。

三拜尊长

三加之后,便是三次跪拜——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

三拜之后身份彻底转变。

取字改称

冠礼之后最隆重的一刻——取字,从此不再叫小名。

父亲或主宾,为他取一个“字”,如:

  • 诸葛亮,字孔明

  • 周瑜,字公瑾

  • 李白,字太白

取字之后,同辈不再直呼其名,必须称“字”,以示尊重。

在古代“名”是父母叫的,“字”是社会叫的,这一字之变,是社会身份的正式确立

拜会宾客

冠礼的最后一步,全家族的认可,男子要依次拜见:父母、兄弟、姑姊、族中长辈。

古代最后还要去国君、卿大夫处“报备”,相当于今天的“户籍登记”。

现代成人礼

现在的成人礼更多的从“仪式”上到“形式”上了。今天的18岁成人礼,不是饭店就是在高中举行,学校管举行的话还好点,一般都是统一一起举行,流程是:升旗、宣誓、戴成人帽、过“成人门”、合影。快、热闹,但——没有质量,没有祖先见证,没有三加冠冕,没有取字,没有家族认同,甚至没有一顿正式的“成人宴”。

而是用十分钟走完“成年”,然后继续刷题,继续考试,继续被当成孩子。

古代冠礼持续一整天,全族参与。现代成人礼像课间操,做完就回教室。

古代男子冠后,可娶妻、从政、管家。现代成人后经济不独立,心理不成熟,“成年”只是法律概念。

古代冠礼是家族大事,现代人三代同堂都难,更别说在家庙中祭祖。

我们不再相信“三加冠冕”能改变一个人,也不再相信“取字”能赋予人格,但你必须相信身份证上的18岁,因为可以负刑事责任了。

【礼仪文化】古代成年礼之男子二十而冠的冠礼,三加三拜取字,那份庄重感不言而喻

近年来,一些学校、文化团体,开始尝试复兴传统成人礼:穿汉服、行三加、取字、家长写信、集体重读《少年中国说》。

虽非古制,但那份庄重感回来了,有人在仪式后说:“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

这就是仪式的力量。

为什么要有成年礼?可不是一个数字,也不是负法律责任的约束,真正的成年

  • 是被社会正式接纳的那一刻;

  • 是有人对你行礼,称你为“先生”;

  • 是你敢对父母说:“家,我亦来扛。”。

我们不一定要恢复古礼,但要给年轻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年”!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sold.cn/post/791.html。如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作者,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上一篇 08-15
下一篇 » 08-21

发表评论

请填写验证码
    R0 条回复

相关推荐

为什么说腊月不搬家,详细说下从腊月初一到除夕,每一天的讲究

在中国北方农村与部分城市家庭中,有一条流传已久的规矩:腊月不搬家。以“腊月廿三灶神上天后”至“除夕”为最忌之期,这是一项广泛存在于北方民间的岁时禁忌。以下以时间轴方式,逐日记录这一习俗在各地的表现与依据。腊月初一山西晋中、陕西关中等地有“...

坟地旁不能种植柳树,一文看懂一项被遗忘的民间风水禁忌

坟地旁不种柳,真实存在的民间风水禁忌,认为柳树阴气重,种于坟旁会“聚煞引鬼”,影响后代。根据1956年山西省民俗调查组手稿复原的《晋北地区坟地植木禁忌示意图》资料。中心为家族坟茔,四周标注允许与禁止种植的树种。重点标注:柳树不得种于坟旁,...

孕妇不进新房,传统的民间风俗禁忌,深度刨析民俗背后的逻辑

在北方尤其是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东北地区,至今仍流传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孕妇不能进新房。若违反,轻则被认为“不吉利”,重则归因为“婚后吵架”“流产难产”“家运败落”。所谓“新房”,特指:刚建成尚未入住的房屋;或刚布置完毕、准备迎娶新娘...

【礼仪文化】筷子不能插在饭里,一个被忽视的餐桌禁忌动作

你肯定因为这个事情别爸爸妈妈说过。饭做好了,妈妈喊你去盛饭,你盛好了饭,那上筷子,往碗里面一插,就给端过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你被你爹说教了一顿。这个场景发生在家里还好,如果发生在外面,或者一个特殊的场合,这一些细节可能就能改变结果。一些孩...

热门文章

标签TAG

最多点赞

127赞    阅读 2.33w+
35赞    阅读 3.31w+
26赞    阅读 2.07w+
  • weixin reward

    微信打赏

  • alipay reward

    支付宝打赏